新中國勞動保護工作的沿革(3 / 3)

四、災難後的初步整頓

為了對十年動亂後的勞動保護工作進行整頓,經國務院批準,國家勞動總局於一九七七年三月召開了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會議批判了“四人幫”破壞安全生產的罪行;討論了安全生產的領導、管理、製度、教育、科研等方麵的工作和鍋爐、受壓容器的安全管理;重申了一九七五年全國安全生產會議提出的各項要求;強調安全工作要經常抓、反複抓,提出在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製度的工作中要把安全生產責任製、安全教育製、安全檢查製、編製安全技術措施計劃製度、安全操作規程、事故調查報告處理製度和鍋爐定期檢查以及處理等規章製度建立健全起來。

會後,國家計委組織了全國省際安全生產互查。這次檢查,發現了許多嚴重問題,如企業危房達到319萬多平方米;許多油庫和炸藥庫布局不合理;礦山除瓦斯超限作業、井下電氣失去防爆性能等嚴重隱患外,還有大量井巷工程質量不合要求(有的工程合格率僅占55%)、巷道失修嚴重(有的失修率達到40%)的問題;許多企業電機毀壞,在用的大部分是帶病運轉;80—90%的事故是違章作業造成的,當班睡覺、打撲克以至出去看球、看戲等比比皆是。對這些情況,不少單位的領導人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管、不肯管。他們經過“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心有餘悸。這次檢查對幹部和群眾是一次教育,對勞動保護工作的初步整頓起了推動作用。

“文革”結束後的撥亂反正和恢複發展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的一個時期內,生產建設不實事求是、不尊重科學,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標的傾向還很嚴重,仍然影響著勞動保護工作正常秩序的恢複。加上廣大職工群眾中迸發出來的生產熱情,沒有得到及時適當的組織和引導,因而在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間,傷亡事故頻繁發生,職業危害日趨嚴重,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三次事故高峰。

一九七八年底,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建設四個現代化上來,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堅決糾正經濟工作中的失誤,認真清理“左”的錯誤影響。勞動保護工作也進入了撥亂反正、恢複發展的新時期。

一、對勞動保護工作進行全麵整頓

一九七八年九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勞動總局、衛生部在北戴河召開了全國防塵防毒工作會議,確定了加強廠礦企業防塵防毒工作的措施;提出了在全麵恢複勞動保護工作的基礎上,三年內集中力量解決矽塵、鉛、苯、汞的危害的設想。在交流的經驗中,有代表性的單位有:二十三年沒有發生矽肺病的江西省下壟鎢礦,防塵工作達到國際水平的北京耐火材料廠,環境優美無泄漏、被稱為花園工廠的江蘇省無錫縣電化廠等等。會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對勞動保護工作的破壞,提出了整頓恢複的政策和措施。這次會議雖然存在求成過急的缺點,但總的說來,對以後的撥亂反正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一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認真做好勞動保護工作的通知》。《通知》強調指出,聽任職工傷亡和身體健康受到摧殘,而不認真解決問題,就是嚴重失職,是黨紀國法所不能允許的。《通知》提出了五點要求。一是立即對安全生產情況進行一次大檢查,發現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二是迅速把各級的安全生產責任製建立、健全起來。三是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礦企業和革新、挖潛的工程項目,必須有保證安全生產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質的設施。四是各級工會要加強群眾勞動保護工作。五是抓緊勞動保護科學技術研究工作。這個通知發出後,推動了整頓勞動保護工作的進程。

一九七九年四月一日,國務院批轉了國家勞動總局和衛生部《關於加強廠礦企業防塵防毒工作的報告》。《報告》就廠礦企業塵毒危害嚴重的狀況,提出的主要改變措施是:(1)切實加強領導。(2)加強社會主義法製,嚴格執行勞動保護法規。(3)製定防塵防毒規劃,有計劃地改進勞動條件。(4)對新建項目,做到勞動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施工、投產。(5)加強集體所有製企業的防塵防毒工作。(6)開展群眾性的安全衛生大檢查。各企業在每年更新改造資金中提取10—20%用於改善勞動條件。(7)建立專門機構,開展科研工作。(8)加強宣傳教育。(9)恢複和健全勞動保護工作機構,配備專職安全人員。(10)在工業改組中,對有塵毒危害的工廠加以整頓。

一九七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和國家勞動總局聯合發出了《重申切實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等勞動保護法規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和企業認真執行國務院一九五六年頒布的“三大規程”和一九六三年發布的“五項規定”。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進行認真整頓,恢複、建立安全生產製度和秩序。

經過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兩年的整頓,勞動保護工作的被動局麵有所好轉。從國家勞動總局會同有關方麵檢查的情況看,在10個省市的221個廠礦企業中,大部分單位的安全生產製度開始恢複,勞動保護技術措施有所落實,一部分重大事故隱患得以發現和預防,安全教育有了開展,並發現了一些先進單位。根據截至一九八○年底的統計,一九七九年與一九七八年比較,全國縣以上企業職工因工死亡人數下降9%,重傷人數下降7%。一九八○年,石油、機械、冶金、地質、煤炭等行業人身傷亡事故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全國煤炭行業職工因工死亡人數比一九七九年減少23.5%,其中統配煤礦減少30.83%,百萬噸死亡率達到曆史最低水平。

二、嚴肅處理重大責任事故,推動法製建設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石油工業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二號”鑽井船,由於嚴重違章指揮,在渤海灣內翻沉,船上作業職工72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700萬元。這起事故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經國家經委、國家勞動總局、全國總工會及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勞動局、市檢察院、市總工會、市公安局一年的聯合調查,證明這次事故是一次嚴重的責任事故。一九八○年八月二十五日,國務院在聽取各有關方麵彙報後,作出了嚴肅處理的決定。國務院指出:“渤海二號”翻船事故,“是由於石油部領導不按客觀規律辦事,不尊重科學,不重視安全生產,不重視職工意見和曆史教訓造成的,石油部領導對此負有不可推諉的重大責任。國務院領導對這一嚴重事故處理不當,也是重要的失職,應當向全國人民承認錯誤。”國務院會議決定:(一)接受宋振明同誌的請求,解除他的石油部部長的職務,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二)國務院主管石油工業的副總理康世恩同誌,對這一事故沒有認真對待和及時處理,在國務院領導工作中負有直接責任,給予記大過處分。(三)國務院對“渤海二號”死難的同誌表示沉痛的哀悼,對他們的家屬致以深切的慰問。國務院的決定還指出,“渤海二號”事故“也是對全國其他各部門和各企事業單位的一個嚴重警告。安全生產是全國一切經濟部門和生產企業的頭等大事。”“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企業的神聖職責,就是要盡一切努力,在生產勞動中和其他活動中避免一切可以避免的傷亡事故,否則就違背了我們工人階級立場和社會主義的革命人道主義原則。一切重大責任事故,必須嚴肅處理,追究行政和法律責任,不得姑息寬容。”

國務院的這個決定,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幹部職工的擁護。人民日報、工人日報等報刊先後發表評論和通訊,批判生產建設中“左”的惡劣影響和忽視職工安全健康的官僚主義作風,提出了尊重科學,尊重群眾,加強民主與法製的觀點。

在“渤海二號”事故得到嚴肅處理的推動下,一些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責任事故也得到了處理,如吉林鬆樹鎮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浙江溫州電化廠液氯鋼瓶爆炸事故等相繼結案,勞動保護法製工作也有所進展。

一九八○年四月,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經委、國家勞動總局和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在工業交通企業加強法製教育、嚴格依法處理職工傷亡事故的報告》。報告指出,加強法製教育,嚴格依法處理傷亡事故,是保障四化建設的重要措施。對於那些玩忽職守,不負責任,不遵守安全製度,違章作業及強迫命令、瞎指揮所造成的重大傷亡事故,要嚴肅處理,對負有刑事責任者,必須按照刑法依法懲處。

一九八二年二月,國務院先後發布了《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暫行條例》、《礦山安全條例》和《礦山安全監察條例》,以法規的形式確立了鍋爐壓力容器和礦山安全的國家監察製度。一九八八年七月國務院又頒發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在這一段時間裏,全國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和人民政府也認真推動了地方性的勞動保護法規的建設。

三、開展“安全月”活動

為了推動安全生產活動的開展,國家經委、國家勞動總局、全國總工會等10個部委經國務院批準,聯合發出通知,決定開展“安全月”活動。通知規定每年五月為“安全月”,在全國統一開展安全活動,組織安全檢查,進行全民性的安全宣傳教育。一九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在中央電視台召開了全國“安全月”活動廣播電視大會,國務院副總理康世恩在講話中,動員全國職工認真搞好“安全月”活動,加強勞動保護工作。煤炭工業部、第一機械工業部和交通部的部長發了言。人民日報、工人日報發表了社論。

從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三年,共舉行了4屆全國性的“安全月”活動。這項活動對推動安全生產工作,檢查事故隱患,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起了積極作用。在有些地方和企業中,卻也發生了走過場、搞形式主義、不求實效的傾向。為使安全生產工作走向製度化、經常化,一九八四年五月,在國務院指示下,經有關部門議定,“安全月”活動不再繼續進行。

四、成立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

由於工業、建築、交通等行業的安全生產問題涉及麵廣,欲求得有效的解決,需要統籌協調。有鑒於此,國務院在一九八四年十一月批準有關部門的建議,確定成立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國務院的一個非常設機構。它的主要任務是統籌、協調和指導涉及全局的重要安全生產問題,日常工作仍由各部門負責。一九八五年一月,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正式成立。國務委員張勁夫兼任主任,國務院有關部委和全國總工會的負責人分別擔任副主任或委員,辦公室設在勞動人事部。一九八七年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對成員單位和人選進行了調整。增補後的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有39個。一九八八年國務院機構和人事調整後,國務委員鄒家華兼任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主任,辦公室設在勞動部。

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成立以來,進行了以下各項工作:一九八五年五月,會同勞動人事部、國家經委、衛生部、全國總工會,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防塵防毒工作會議,交流了經驗,提出了措施計劃。一九八五年七月,會同冶金工業部、全國總工會在鞍山鋼鐵公司召開了第一次現場會議,推廣鞍山鋼鐵公司等單位強化安全管理,作好勞動保護工作的經驗。一九八六年三月底,經國務院批準,會同有關方麵組成檢查團,分赴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265個城鄉企業進行了安全生產檢查,並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一九八六年十月,會同煤炭工業部、全國總工會在山東肥城礦務局召開了第二次現場會議,重點研究煤礦特別是地方煤礦的安全生產問題,交流推廣了山東省地方煤礦和肥城礦務局實行標準化作業,強化安全管理的經驗,分析了貴州六盤水、河北邢台煤礦事故的原因和教訓。會議對礦山特別是煤礦的安全生產問題,提供了典型經驗和指導意見。一九八七年一至六月,會同有關方麵舉辦了全國工業生產安全知識競賽,近700萬人參加了競賽活動。這次活動,對安全生產知識普及起了促進作用。一九八七年四月,會同公安部、交通部等部門,在天津市召開了第三次現場會議。會上,天津市政府介紹了綜合治理城市交通的經驗,北京、上海、大連、江蘇、安徽等省、市介紹了加強交通管理和內河運輸安全管理的經驗。會議提出了加強公路、內河交通管理的意見。

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組織的上述活動,對推動安全生產工作起了積極作用。通過鞍鋼、肥城2個現場會,鞍鋼安全管理和肥城礦務局標準化作業安全管理的經驗和作法,在不少企業、礦山中得到了推廣應用。通過安全生產檢查,引起了不少地方政府領導人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視。江蘇省認真落實檢查團提出的要求,組織了省檢查團對各地市開展了檢查,加強了各級政府對安全生產的管理。上海市狠抓安全生產工作的落實,安全生產局麵有了好轉。通過天津現場會議,一些地方重視了城市交通安全,北京市由市長親自抓,實行目標管理,兩年中交通事故明顯減少。由於企業塵毒危害問題涉及麵廣,比較複雜,會議的效果不夠明顯。在這幾次活動中,也存在著工作不平衡的問題,一些地區存在走過場和形式主義的弊病。

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對組織調查重大傷亡事故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九八五年,它參與調查了山西省太原市北郊區煙花廠特大爆炸事故和山東省菏澤第三棉花加工廠特大火災事故。前者造成83人死亡,69人受傷;後者造成2379萬元的經濟損失。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調查組提出了定性意見和處理建議。事後,山西省和山東省政府對事故責任者進行了嚴肅處理。對於一九八七年三月黑龍江省哈爾濱亞麻廠發生的死亡85人,重傷65人,直接經濟損失181萬元的特大亞麻粉塵爆炸事故,一九八八年一月中國西南航空公司伊爾十八型222號客機墜落造成死亡108人的空難事故,一九八八年一月昆滬線80次特快列車顛覆,死亡88人,重傷62人的交通運輸事故等,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受國務院委托,都組織了事故調查工作,認真地實事求是地查明原因,向國務院提出了處理意見和改進措施。

五、推進勞動保護國家監察製度的建設

一九八三年三月,勞動人事部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會議著重研究了在改革的新形勢下,勞動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方針、製度和方法問題,提出了勞動保護工作的改革要加強立法,實行國家監察製度。

一九八三年五月十八日,國務院批轉了勞動人事部、國家經委、全國總工會《關於加強安全生產和勞動安全監察工作的報告》。報告指出,在“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指導下搞好安全生產,是經濟管理、生產管理部門和企業領導的本職工作,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對不關心工人疾苦和勞動安全衛生的玩忽職守的官僚主義者,要進行堅決的鬥爭;對單純追求產量,強令工人冒險蠻幹,不管人身安全者,要查明情況,繩之以法。

報告指出,要加強監察機構,充實監察幹部,在監督檢查生產部門和企業對各項安全法規的執行情況上,認真履行職責。

國務院發出的這個通知,對加強勞動保護法製起了推動作用。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在國家關於企業管理和經濟技術決策中,逐步有了相應的反映,如在企業升級、經濟承包責任製和評選先進企業以及企業經濟指標考核工作等條件中,把安全生產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和指標。

2.勞動保護法規建設有了發展。在實行中央、地方兩級立法以後,已有四川、北京、上海、安徽、天津、江蘇、河北、湖北、湖南、河南、福建、陝西、廣西、雲南、甘肅、內蒙古、西藏、黑龍江、寧夏、遼寧、廣東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頒布了地方性的綜合勞動保護法規和勞動保護監察條例。從一九八○年以來,國務院有關部門陸續製訂了130多項勞動安全衛生國家標準。有些產業部門也頒布了安全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規定。

3.勞動保護監察係統在逐步建立健全之中。勞動部門根據國務院的指示精神,加速了監察機構和監察隊伍的建設,全國各省、市、地、縣的勞動部門,繼建立礦山和鍋爐、壓力容器監察機構之後,成立了職業安全衛生監察處(科、股)。全國勞動部門勞動保護監察幹部已有1萬多人。此外,還有3萬多名在產業係統各級主管部門和工會基層以上組織從事管理和監督工作的專職幹部。

一九八七年四月,勞動人事部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勞動安全監察工作會議。會議總結了工作,交流了經驗,研究和部署了“七五”期間的任務,從理論、體製發展到工作方法,進一步統一了思想認識,明確了工作目標。

4.建立了宣傳教育體係。一九八三年八月,在吉林省四平市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保護宣傳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就加強勞動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幹部職工安全素質的問題,交流了經驗,提出了任務和建立地方勞動保護教育中心、大中型企業勞動保護教育室的意見。經過五年的努力,全國已建立起省、市、縣的勞動保護教育中心70所,行業部門和大中型企業建立的勞動保護教育室近3000所。這些由教育中心和教育室組成的勞動保護宣傳教育陣地,擔負著訓練國家監察人員,培訓廠礦企業領導幹部和安全技術幹部,訓練考核特種作業工人的任務,還進行了向全社會宣傳勞動保護方針、政策、普及勞動保護知識的工作。一九八八年十月,在上海召開了全國第二次勞動保護宣傳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在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形勢下,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職工安全素質,建立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和秩序的目標。

5.加強勞動保護科學研究。一九八五年以後,勞動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有所加強,全國已有20家勞動保護科學研究專門機構。一九八五年一月,在杭州市召開了全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研究了工作的方針、任務,討論了“七五”科技規劃,交流了各研究所開展科研工作和加強管理方麵的經驗,還討論了《勞動保護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和《勞動安全衛生標準化“七五”計劃》。

6.建立勞動安全衛生檢測檢驗站。建立勞動安全衛生檢測檢驗手段,是為勞動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使之科學化、標準化所不可少的。從一九八六年開始,各地勞動部門開始建立勞動安全衛生檢測檢驗站,全國已建立各類、各級勞動安全衛生檢測檢驗站158個。一九八八年六月,在南昌市召開了全國檢測檢驗工作會議,總結了工作,討論了《全國職業安全衛生檢測檢驗站管理辦法》,製定了發展和工作計劃。

以上幾個方麵的進展,都對勞動保護工作和勞動保護監察工作起到了服務作用,推動了工作向係統化、製度化和標準化前進。

從一九七九年以後,勞動保護工作經過了整頓、恢複,取得了很大進展,全國傷亡事故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工作製度、工作秩序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向法製化、製度化、科學化、標準化的遠景前進。但是,由於對改革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實踐經驗,加上經濟上出現過熱,相當一部分機關和企業領導人的行為中,出現了嚴重的短期思想和急功近利傾向;國家財力有限,對勞動保護的欠帳一時難於補償;勞動保護監察製度剛剛建立,人員經驗不足,素質不高;加上官僚主義頑症長期存在等種種原因,就整個勞動保護工作來說,仍未擺脫被動局麵。全國職工的傷亡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的發生還未得到有效的控製;職業病的防治工作還很薄弱,發病率還很高。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方麵協同行動,進行長期的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