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家鴿頸部係上一個小磁鐵,它們的飛行路徑便會受到擾亂。隻要將這個小磁鐵倒轉過來,它們的飛行路徑也會跟看倒轉。布朗博士所下的結論是,生命有機體擁有利用地球物理中微妙力場辨認方向的能力。換句話說,它們擁有一個可靠的磁性羅盤。這種磁場感應力不隻可以用在方向找尋上,似乎也可以用於日常活動。
倒轉磁場一百八十度會造成一些有機生物生理節奏改變。因此,環境中空間向量的改變,可以導致生理節奏發生時點的變化。
百慕達三角洲消失的飛機
影響地球磁場,進而再影響有機生物的因素眾多。月亮可以確定就是其中之一。它影響地球磁場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它本身具有的微弱磁場能讓地球磁場產生規律性擺動。另一個影響方式是間接的,即月亮透過對地球天氣的影響,進而影響地球磁場。
一名蘇聯科學家推測,百慕達三角洲的飛機神秘消失事件,可能就是月亮所造成。莫斯科建築工程係的葉爾金(A.I.Ye11in)相信,月亮一太陽引起的潮汐擾亂了海底的磁場,造成飛機雷達發出錯誤訊息,才會釀成悲劇。葉爾金的圖繪解說,顯示磁場幹擾現象會發生在新月、滿月,或任何月亮最接近地球之時。
曼尼托巴大學的克勞斯一彼得·歐森寇普(KLaus-Pe-ter Ossenkopp),從事地球物理對類行為影響作用已有多年。他曾寫道:“月亮似乎確實影響了氣候形成,而氣候的改變又似乎導致了環境電磁場變化。動物的行為已經證實會為此而改變。”
所以讀者現在應可清楚知道,所謂的實驗室常態環境並不存在。即使將有機體藏於厚重的鉛桶埋入地底,還是會被細微的地球物理力量穿透,像是重力和電磁力。有機體受到的穿透力,與日出日落和月出月落有關,當然也和地球每日所在的軌道位置有關。
有機體顯然會與環境緊密、不間斷地發生交互作用。其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電磁力場,和環境中的電磁場具有連續性。在生命和環境之間的動態平衡研究者中,伊利諾大學醫學係病理學教授威廉·彼得生(Wi11iam F.Pe-tersen)可算是先驅之一。從1920到1950年的30年中,他經曆多次艱苦研究,找出了人類生理節奏與氣候型態的關聯。他發現這兩者的變化,可能都要追溯到太陽周期、月亮周期,和恒星周期的自然變動。
在彼得生博士那個年代,醫藥科學和生物氣象學研究並無明顯區分。他本人也沒有接受任何財務支援。在一次特別重要的實驗中,他對三名伊利諾大學醫學係二年級學生進行生化和生理反應研究。每一個研究項目都被繪製成圖。結果發現都與主要的氣候變數呈現相關。生理節奏曲線會隨著冷熱鋒麵、暴風移動,和氣壓變化而改變。不僅如此,彼得生博士也發現天候變化會影響疾病和心理異常,還有潮汐也會造成有機體生理節奏改變。
種種結果使彼得生博士相信,影響健康相環境的關鍵因素,乃是大氣中氧氣的適足度。目前這項假設尚無任何可支持性理論出現。但不論氧氣是否為關鍵要素,他得到的統計相關結果依然成立,並由其後的研究得到支持。
與宇宙節奏共舞
彼得生博士記錄了人類各式各樣的生理節奏,包括出生、死亡、自殺、精神病狀、新生兒男女比例,以及死亡者的男女比例。所畫出的死亡統計曲線,和精神病、出生,及天氣變數相關。大氣變化則和人類的出生、死亡,及心理異常有關。結論是人類會對宇宙力量作出大量反應,當中的媒介便是天氣。
雖然彼得生博士的研究中,大多牽涉到太陽黑子周期,但他也對月亮周期感到興趣,上要是在看了丹麥籍諾貝爾獎得主史凡特·阿瑞尼斯的一篇論文之後——“宇宙力量對生理現象的影響”。這篇出版於一八九八年的論文,開啟了現代對宇宙力效應研究的先河。史凡特·阿瑞尼斯清楚地指出了月亮周期循環對死亡、出生、月經、癲癇性攻擊,及大氣中電力的影響證據。彼得生博士進一步找出了下列數據樣本中的生物節奏:紐約市和芝加哥市的出生紀錄和死亡紀錄,猩紅熱和癲癇症的發生紀錄,因為心血管病、結核病,及自殺導致的死亡紀錄。他並發現到在滿月剛過之後的出生者多為男嬰,而女嬰則多在新月期間出生。
彼得生博士作了如下結論:“地殼和海麵因為月亮位置改變所出現的定期性擾動,有可能也會發生在有機體內的液態成分上,這一點可從臨床上生物器官和組織的失衡現象看出來。”一般的人不會察覺自己體內高低潮的變化。當衝擊來得太強或太突然時,才會使得人體來不及回複適當平衡。此時不舒適感和疾病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