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古代曆史名人懸案全破譯(15)(3 / 3)

拉伯雷並不是一個典型的醫生,他行醫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對學術、尤其是人文主義思想的追求,他對法律、文學、神學、烹飪、曆史、植物學、天文學和神話等都具有職業性的知識。同時他本人還喜歡與在田園或街道上遇到的人親切地交談,欣賞他們的玩笑、誇大的故事和誇張的下流話。他從他們那裏聽到了當時流行於農村地區的一個故事:說一個仁慈的巨人,名叫高康大,擁有洞穴般的胃口和愛及無窮的力量。當他走過時,從他籃子裏隨處掉下小山和圓石。拉伯雷把這個故事記錄了下來,並在公元1532年在裏昂出版。沒想到這個故事非常受歡迎,銷路極佳,於是他又接二連三地寫了有關這個故事的續篇。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重要文化遺產的長篇小說《巨人傳》。

拉伯雷創作《巨人傳》耗費了近20年的時間。該小說共分為五部。第一部敘述烏托邦王子高康大由於受經院式的教育變得愚蠢,後來改受人文主義的教育,到巴黎學習。不久,列爾內王畢克羅壽侵略烏托邦,高康大從巴黎回到國內,遇見約翰修士,結為朋友,共同抗擊侵略,反對封建掠奪戰爭。第二部描寫高康大的兒子胖大官兒在法國努力學習科學,後來渴人國侵略烏托邦,胖大官兒回來,抗擊侵略並征服了渴人國。第三部描寫胖大官兒在渴人國推行仁政,深受人民愛戴,接著又敘述胖大官兒的朋友巴呂奇害怕結婚後妻子不貞,對結婚一事猶豫不決,請教了各式各樣的“哲學家”,他們都提不出合理的建議,於是決定跨海到燈籠島去尋訪神壺。第四、五部描寫胖大官兒和巴合奇等尋訪各島,最後終於找到了象征真理的神壺。拉伯雷利用民間故事中的巨人形象,通過他們的事件,嚴厲批判封建社會及其意識,尖刻地諷刺教會和教士;強調人的自然本性,主張人應該有全麵而和諧的發展;堅決反對中世紀禁欲主義、經院派的神秘主義和迷信;書中也提出了作者理想的君主製度、理想的教育和社會結構。這部小說用漫畫、誇張的筆調寫成,在揭穿當時封建社會的假麵具時,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戲謔文字,甚至於俚俗的描寫。書中充滿了成語、格言、笑料、雙關語、俏皮話,這種通俗而樸實的大眾語言更有力地表現了作者反教會、反封建的思想。也正因為書中所蘊涵的這些思想,拉伯雷受到教會的迫害,經常被迫遷徙。

但是有不少人認為拉伯雷的《巨人傳》是抄襲品,說好聽點兒是眾多別人作品的集大成者。無庸諱言,他在這部作品中借用了大量同時代或以前時代的東西。如他自行取用了德意誌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的諺語集中成百條格言式的片段,並仿效了愚者的讚美或箴言集。他吸收了蒲盧塔克作品中半百的項目。他把盧奇安的《天堂對話》和弗倫戈的《自溺之羊》的故事據為己有。當時流行一個喜劇,說的是一個男人治好了他妻子的啞巴後,反而後悔了。拉伯雷把這個故事作為自己作品的題材之一。他還有成百的題材是從中世紀的法國流傳下來的故事詩和插曲得到暗示的。在描寫巴努支航海時,他依靠的是新世界和遠東探險者出版的著作。但是,即便拉伯雷借用了這麼多人的作品,那些指責者都不否認,沒有哪位作者比拉伯雷更富有創造性,因為他偷竊而來的這些東西,一經過他的手就更臻完善,他都能讓它們服務於他那種不虛飾、不文縐縐的、自然、簡易、流暢的敘事風格。不僅如此,拉伯雷的作品對後世法國著名作家伏爾泰、巴爾紮克、夏多布裏昂等人有巨大影響,對斯特恩、斯威夫特、特羅洛普和金斯萊等英國作家有重要影響。這大概也是那些指摘《巨人傳》是抄襲品的人所無法回避的。

“鞭打王公的鞭子”阿雷蒂諾之謎

他因敢於用文字抨擊權貴,被稱作“鞭打王公的鞭子”。這位王公們的克星,直到死後才使那些備受辱罵、諷刺的人鬆了一口氣。有位聰明人曾為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這樣寫的:“他罵盡世人,隻有上帝未遭其殃,他的理由是,‘我從不認識他’。”可見除了上帝以外,幾乎所有的人都難以擺脫他的辱罵。這個人就是彼得羅·阿雷蒂諾(1492—1556)。

阿雷蒂諾出生於意大利阿雷佐一個窮困潦倒的家庭裏,父親是個鞋匠,母親則被他的敵人稱為娼妓。但是阿雷蒂諾予以否認,說他的母親非常漂亮,曾為畫家們當聖母瑪利亞的模特兒,隻是在與一位名叫巴切的貴人邂逅時,不小心才懷上了自己。不管怎樣,阿雷蒂諾並不是一個出身高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