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古代曆史名人懸案全破譯(17)(2 / 3)

在過了將近四十年的單身生活後,丁托列托才成家。他住在一所簡陋的房子裏,除去威尼斯教堂、王宮或畫社作畫外,他很少離開他的社區。他拒絕了曼圖亞公爵給他安排的職位,認為自己隻有在畫室中才感到快樂。在畫室中,他日夜不停地嚴謹地作畫,對社交一點兒也不感興趣。他是個好丈夫,也是個好父親,幾乎沒有同時代大畫家所有的毛病。他幾乎跟他所崇拜的、所想超越的米開朗基羅一樣的孤獨、自立、憂鬱、神經質、嫉俗和驕傲。他的心靈和作品從不安寧,他認為身體、心靈和精神的力量比外在更重要。他在為別人所畫的畫像中,保持著嚴謹的寫實的態度,以至於存心欺騙後代的人都不敢請他作畫。

在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城市國家中,最突出的有佛羅倫薩、米蘭、那不勒斯、羅馬和威尼斯。人們又根據地域把當時的畫家分成佛羅倫薩派、羅馬派等一係列畫派,但在藝術上最有特色的是威尼斯畫派。威尼斯畫派興起於公元15世紀,比佛羅倫薩畫派約晚一個世紀。在16世紀中葉,當意大利經濟衰退、文藝複興運動在意大利其他地區行將結束的時候,威尼斯的文化藝術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該地區的畫家充分吸收北方尼德蘭畫派傳來的油畫技法和東方美術壯麗的圖案紋飾及阿拉伯美術精雕細琢的裝飾技藝,並把絢爛典雅富於裝飾效果的拜占廷藝術風格與哥特式藝術風格結合在一起,以金碧輝煌的裝飾性色彩和細膩寫實的表現技巧來讚美人生,歌頌現實生活。丁托列托就是其中一位偉大的畫家。他通過自己不斷的探索,成為風格主義的代表性作家。但我想,他所取得的成就固然令人欽佩,但他那追求成功的堅強的靈魂和與眾不同的品行更讓人肅然起敬,值得後人深思。

勃魯蓋爾為何被稱為農民畫家

勃魯蓋爾(公元1525年—1569年),出生於尼德蘭北方的荷蘭省北部拉班特州勃魯蓋爾村。他早年師從於嶽父P·庫克·凡·阿爾斯特,在公元1551年成為安特衛普畫家行會的畫師,隨後去意大利作修業旅行,先後漫遊西西裏島、意大利北部鄉野和阿爾卑斯山,為早期的風景畫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從公元1556年起,勃魯蓋爾的創作受當時社會形勢的影響,開始從風景轉向帶有教育性和諷刺性的人物構圖。

自公元16世紀以來,尼德蘭城鄉資本主義有了相當的發展。北方以荷蘭和澤蘭兩省的工商業最為發達,毛織業、麻織業、造船業極負盛名,航海業和漁業的水平相當高。其中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出現了大規模的集中的手工工場。南方諸省的手工工場也有廣泛的發展。然而西班牙杏理一世和腓力二世及其控製的天主教會卻推行專製主義,任意破壞尼德蘭各省區和城市的特權,勒索大量捐稅。特別是當時的天主教會自稱是代表上帝的人民的引路人,卻極其愚昧無知,整天討論的都是“針尖上能容多少天使”、“啤酒可不可以拿來做洗禮”、“老鼠吃了聖餐怎麼辦”、“穿涼鞋要打多少結”、“腰帶要多麼寬多麼長”等無聊話題。他們通過向人民讀《聖經》、講道,宣傳恭順服從,甘作牛馬,進行欺騙,而一切不合神學的思想、學說都受到禁止,不許宣傳。他們成立宗教裁判所,酷迫害加爾文新教徒,加劇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公元16世紀60年代初,加爾文新教徒多次舉行反對天主教會的武裝暴動。公元1566年8月,尼德蘭爆發了反對天主教會的聖像破壞運動,世界曆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終於揭開了它的序幕。但是由於資產階級和貴族同盟的妥協,公元1567年春運動遭到鎮壓。英勇的尼德蘭人民並沒有被血腥嚇倒,他們在南方密林中組成“森林乞丐”遊擊隊,在北方沿海組成“海上乞丐”遊擊隊,繼續開展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

勃魯蓋爾生活於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夜和爆發的初期階段,尼德蘭人民進步和正義的呼聲、教會和侵略者的殘暴,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在《絞刑架下的舞蹈》、《婚禮的聚餐》、《農民舞蹈》、《收幹草》、《收割》、《牧歸》、《雪中獵人》、《暗日》等作品中,他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描繪了尼德蘭人民反對西班牙的戰鬥精神和尼德蘭美麗的風光,特別是以渾圓、樸拙的藝術造型,塑造了一係列農民形象,展示了他們豐富多彩的生活:鄉村婚禮的宴會,農民在婚禮上跳民間舞,秋天的收割,冬天的狩獵等,他也因此被譽為“農民畫家勃魯蓋爾”。在《死的勝利》、《洗禮者約翰布道》、《伯利恒的嬰兒虐殺》、《伯利恒的戶口調查》、《耶穌背負十字架》等作品中,勃魯蓋爾借用《聖經》中的故事或用各種怪誕的寓意形象,諷刺參與鬥爭的資產階級和貴族的軟弱,揭露西班牙侵略的殘酷暴行。在《懶人國》、《巴別塔》、《乞丐》、《掏鳥窩的諺語》、《嫌棄人世》等作品中,他取材一些富有教育意義的民間故事或諺語,用寓意的手法,對教會、僧侶勢力和不良現象進行辛辣的諷刺,並對人們提出忠告。其中的蛋彩畫。《盲人》就是一幅寓意深刻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