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人世滄桑的塞萬提斯在回國後開始轉向劇本創作,在公元1582—1587年間創作了近三十部他認為值得稱讚的劇本,但遺憾的是隻有《阿爾及爾的交易》、《努曼西亞》兩劇保留至今。公元1584年,他完成了心愛之作田園小說《伽拉合亞》的第一部。公元1586年父親病故後,迫於生計,他去塞維利亞找到供應西班牙艦隊的軍需工作,並因此中斷文學生涯達15年。在此期間,由於薪俸拖欠,他的生活依然貧困,常常靠借貸度日,還有幾次因事被投入獄。公元1600~1603年,他緊張地開始了《堂吉訶德》的創作。該書最初被構思成一部滑稽諷刺作品,旨在反對當時文學作品中盛行的騎士小說,其內容如實地描述了一位老騎士,由於讀了騎士小說而頭腦糊塗,騎上老馬羅西南特,帶著崇尚實際的侍從桑丘·潘沙,出門尋找冒險。它不僅顯示了作者具有極其豐富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極大的幽默感,而且表現了他對現實的本質和人生意義的洞察力。公元1605年1月,《堂吉訶德》的第一部正式在馬德裏出版,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德·拉·曼卻》。作品問世後立即獲得成功,成為當時最流行的小說。公元1615年,塞萬提斯又出版了《堂吉訶德》的第二部。在此期間,他還完成了《訓誡小說》、長詩《巴納斯遊記》等作品,但是真正使他成為與莎士比亞齊名的作品還是那部《堂吉訶德》。
塞萬提斯的創作雖然進入了黃金時期,但由於所得報酬不多,他的生活依舊很艱辛。雪上加霜的是,他又屢遭不幸,如因其宅外有人被刺而涉嫌被捕,又因其女與女婿之間的財務問題而陷入一係列法律糾紛。就在他緊張創作《堂吉訶德》第二部時,又有人化名發表了冒名頂替的《堂吉訶德》第二部,極力歪曲堂吉訶德和桑丘的形象,並對他進行惡意的人身攻擊。這使得處在貧困之中的塞萬提斯心神俱疲。由於數度入獄以及獄內生活,使得他的身體受到極大摧殘,他在公元1616年因水腫病在馬德裏的寓所中逝世。
但是曆經坎坷的塞萬提斯死後究竟被埋在什麼地方,至今仍然是個謎。有人說這位大作家於公元1616年4月23日死於馬德裏,第二天就被人埋葬在位於甘太倫那斯街的“三德派”的一個教堂的墳園裏。有人認為,公元1633年,塞萬提斯被改葬於米拉特羅街。有人認為塞萬提斯死後被人草草安葬,教會對他恨之入骨,連一塊墓碑也不許為他樹立,因此人們至今找不到他的墳塚。西班牙人民為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於公元1855年在馬德裏為他樹立了一個紀念碑。還有人認為,塞萬提斯一直生活於貧困中,在他逝世前不久才得到其保護人托雷多大主教贈送的一筆款項。他死後被葬在一個修道院的墓地裏,除了他的妻子外沒有人參加他的葬禮,其墓地裏無一塊碑石。公元1635年,修道院遷移到另一條街道上,墓地裏的屍骨都被掘出進行火葬,所有骨灰都被掩埋在一起,但掩埋在何處卻不得而知。
然而塞萬提斯又是幸運的。他的《堂吉訶德》在當年就再版六次,至今已被譯為一百多種外國語言,是譯本種類僅次於《聖經》的作品。有位《堂吉訶德》版本研究者宣稱,截止到公元1959年4月,他收集到不同語種的《堂吉訶德》版本兩千零四十七種,其中西班牙語版本840種,法語版本397種,英語版本319種,德語版本130種,意大利語版本八十四種。不少著名學者、作家也都給予《堂吉訶德》以很高的評價,稱之為“最逗笑的書”、“一切故事裏最傷心的故事”、“每一個民族、每一個世紀的人民都一定或將要讀一讀《堂吉訶德》”。塞萬提斯如果地下有知,也會為自己作品所具有的超越時代和民族界限的藝術魅力而欣慰。
是否真有莎士比亞其人
著名學者胡適先生早年曾有個著名的觀點:“大膽地懷疑,小心地求證。”然而世界上卻有不少人不僅在大膽地懷疑,還在大膽地求證,使得某些不成問題的問題卻成為難以解答的問題。英國的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就是其中的受害者。盡管莎士比亞的作品深刻而生動地反映了16世紀到17世紀英國的時代現實,集中地代表了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文學成就,但在這種大膽的懷疑和求證下,莎士比亞是否真有其人,莎士比亞作品的真正主人是誰,已經讓人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傳統觀點中的莎士比亞的父親為軟皮手套工匠,曾被選任本地市長,母親為望族支係後裔。據估計,他在本地拉丁文法學校讀書,沒有上過大學。公元1592年,倫敦文學界第一次提到他,當時他已經是新崛起的受歡迎的劇作家。大約從公元1594年開始,他是宮廷大臣劇團的重要成員,既是劇作家,又是股東。公元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死後,詹姆斯一世即位,該劇團改為國王供奉劇團。當時該團擁有英國最佳演員R·伯比奇、最佳劇場和最佳作家莎士比亞。大約在公元1611年,莎士比亞回故鄉居住,原因不詳,逐漸退出戲劇活動。莎士比亞一生創作了三十七部戲劇、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兩首長詩,其中《哈姆雷特》、《羅米歐與朱麗葉》、《奧賽羅》、《威尼斯商人》等都是世界劇團普遍推崇的名劇,均以情節生動、內容豐富、形象突出、語言精煉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