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作品一出版就風靡英國,特另是在水手、士兵、小商販、小工匠及其他小資產者中廣為傳閱。當時有個批評家帶著嘲諷的口吻說:“老婆子們隻要買得起書,沒有一個不買這部生平與遭遇作為傳家之寶的。”甚至有人將《魯濱遜漂流記》與《聖經》相提並論。有故事為證:一天,一場罕見的暴風雨襲擊了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村裏惟一識字的小木匠被叫去念《聖經》,以此來安慰驚恐不安的村民們。由於慌張,小木匠錯拿了《魯濱遜漂流記》,因為當時這本書正好和《聖經》緊挨著放在同一個書架上。小木匠讀了一大段後,人群早已慢慢安靜下來了。至19世紀末,在英、法、德、意、荷等國家已有各種不同的版本、譯本甚至仿作達七百種之眾,至今仍是雅俗共賞的世界名著。
《魯濱遜漂流記》之所以會有那麼大的魅力,表麵看來它隻是以主人公的冒險生活情節吸引讀者,其實有著更深層的意義。18世紀,英國資本主義迅猛發展,經過上個世紀的革命,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達成妥協,建立君主立憲政體,政權和高官厚祿仍保留在貴族手中,但必須保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國家通過製定各種政策和製度為發展經濟服務,因此出現資本主義發展繁榮的局麵。當時資產階級剛剛從封建關係中解放出來,但已基本具備了自我發展的曆史條件,精力充沛,滿懷信心,加緊進行資本原始積累,表現出這個階級在上升時期所具有的積極進取精神。正如英國文學史家艾倫所認為的,該小說是一部包含每個人生活的寓言:“說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都遭受孤寂的折磨。笛福象征性地描述了之中孤獨,把魯濱遜和上帝一起拋到了荒島上,因此《魯濱遜漂流記》其實是描述了一種普通人的經曆感受的寓言故事,因為我們都是魯濱遜,像魯濱遜那樣孤獨是人的命運。”
此書最大的藝術成就是在歐洲文學史上真實而具體地塑造了第一個資產階級英雄形象。魯濱遜所處的時代正是資產階級大發展的時期,他冒險經商、流落荒島並對荒島開發和占有的傳奇經曆、表現了新興資產階級上升時期充滿野心、富於冒險、頑強堅毅、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魯濱遜的成功使他自然成為了中小資產階級心中的偶像。魯濱遜樂觀、勤奮的開拓精神正是小說的價值所在。
笛福晚年生活十分貧困,他臨死前為了躲債不得不離家出走,1731年,他因病客死異鄉。
孟德斯鳩之謎
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孟德斯鳩這樣說。
孟德斯鳩(1689~1775)法國啟蒙思想運動的代表人物、資產階級國家學說和法學理論的奠基者,是與伏爾泰並駕齊驅的啟蒙思想家。他出生於法國波爾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個達官顯貴之家。自幼受過良好教育。他的祖父是法國西南重鎮波爾多法院院長,這是個世襲的職位。他祖父去世後由他伯父繼承。他在27歲時又從伯父手中繼承了這個職務,並獲得了“孟德斯鳩男爵”的封號。他原來的名字叫夏爾·特·瑟孔達,因孟德斯鳩這個封號出了名,人們就很少提他原來的名字了。
孟德斯鳩19歲時獲法學學士學位,並出任律師。1714年開始擔任波爾多法院顧問。孟德斯鳩博學多才,對法學、史學、哲學和自然科學都有很深的造詣,曾經撰寫過許多有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