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希烈陷汝州(1)(1 / 3)

紫雲不覺想這個李元平怎麼那麼不小心,宰相關播說他是個人才,皇上才讓他做了汝州別駕,可不到三個月,盡然出了這等事情。聽說是李元平招募人手修城,這才使李希烈有機可乘,可見他早已已存反心。不過他的那些手下倒是挺為他賣命的,據說當時他命令李克誠率領百餘騎兵突至城下,應募者做為內應,就破了城,而且綁了李元平。也許也是權力的促使吧,雖然屢次大敗官軍,不過仔細想想也不過是一群土匪強盜而已,城破之後,李希烈任命判官周晃為汝州刺史,又讓別將董待名等四處燒殺搶掠,奪取尉氏,圍困鄭州,東都大震。

“咳咳咳,聽說李希烈為人耿直、俠肝義膽、為百姓做過不少事情。建中二年,李希烈奉詔討伐成德節度使李寶臣之子李惟嶽,被加封為南平郡王。六月,進駐隨州,直搗襄陽,逼得梁崇義自殺。是個將才!”薛釗頓了頓打破寂靜道!

舒王李誼聽他這麼誇一個反賊,很是不悅,於是冷冷地道:“釗,你這話什麼意思?”

“殿下,臣隻是說句實話罷了,這些你們也都知道,隻是不敢說出來而已!”

“釗說的沒錯,本宮也很欣賞他的為人,所以當初才讓宰相將他推薦給父皇的。至於他為何要反,就不得而知了!”太子押了口茶為薛釗解圍。

“官逼民反,再常見不過的案例!”郭釗明白太子想要掩飾的東西,邪魅的眸子挑了挑,歎了口氣引開話題道!

“作為淮西節度使,還是南平郡王,要逼反他得多大的官兒呀!”一直沉默的韋宥若有所思道!

“淮西節度使上麵還有很多大官兒呀。這些個貪官汙吏,無所不用其極,本宮在刑部可是見識過的,要逼反他還不容易!”唐安公主故意避重就輕道!

說起刑部這事兒,還要從前不久的楊炎案說起,紫雲和唐安知道德宗有意定他的罪,但想著貶了就行,怎麼也不能讓他死,遂想法屢次救他於危難。隻因他乃一朝宰相,做過許多真正利國利民的事情,雖然擔任宰相僅幾個月,以自己的政見開導德宗,給予有力的輔佐,很有政績,一時受到朝廷內外讚譽為“賢相”,眾人對他寄予厚望。但他本性狹隘,如果諸宰相間相互製衡,還真能成就了他,但天不遂人願,因崔祐甫患有疾病,不能處理政事,另一宰相喬琳也被免職,使他得以獨攬大權。專權不久,他便開始專意報恩複仇,就像紫雲說的她很欣賞楊炎的這種快意恩仇的江湖性格,可這裏是朝廷,那些江湖習術是行不通的。楊炎由於對元載感恩戴德,總想有所報答。建中二年二月,他先奏請實施元載生前提出的在原州修築城堡的規劃。德宗就派遣中使詢問涇原節度使段秀實此舉的利弊。段秀實是一個正直不阿的人,就直言不諱地指出:“凡安邊卻敵之長策,宜緩以計圖之,無宜草草興功也。又春事方作,請待農隙而緝其事。”楊炎聽說後大怒,認為段秀實是在遏製自己。於是解除了段秀實節度使的職務,征召為司農卿。任命邠寧節度使李懷光兼為四鎮、北庭行營、涇原節度使。讓他率軍轉移到原州駐紮,派遣檢校司空、同平章事朱泚,禦史大夫崔寧各統領士兵萬人作為他的羽翼,同時下詔命令涇州將士準備築城工具。涇州將士憤怒地說:“吾屬為國家西門之屏,十餘年矣。始居邠州,甫營耕桑,有地著之安。徙屯涇州,披荊榛,立軍府,坐席未暖,又投之塞外。吾屬何罪而至此乎!”李懷光為朔方軍帥,法令嚴苛,接連殺死大將,涇州副將劉文喜就利用人們怨恨的心情,拒不接受朝命,上奏疏要求段秀實重新擔任主帥,如不用段秀實就請用朱泚為帥,於是朝廷任命朱泚代替李懷光。可是劉文喜又不接受詔命。涇州有強兵二萬,劉文喜以此擁兵自守,並請求吐蕃援助,當時天熱幹旱,人心不安,許多朝臣請求赦免劉文喜,德宗不聽,命令朱泚、李懷光等軍進攻。幸好涇州別將劉海賓斬殺了劉文喜,否則必然會產生邊患。這些都是由於楊炎以個人喜怒撤換主帥所造成的後果。

另外,還有一件紫雲和眾兄弟無法苟同的事情,就是楊炎構陷了劉晏的冤案。早先,左仆射劉晏任吏部尚書時,楊炎擔任侍郎,二人已有不和。後來元載之案,主要由劉晏審理,元載被殺,作為其餘黨,楊炎也受到連累被貶,因此他對劉晏深加怨恨。德宗即位後,由於劉晏長期掌管財政大權,許多朝臣都很妒忌他,就上奏書說轉運使可以罷免,德宗又風聞劉晏秘密上奏勸代宗立獨孤妃為皇後。楊炎任宰相後,一心想要為元載報仇,就在德宗麵前,流著眼淚說:“劉晏和黎幹、劉忠翼是同謀,臣為宰相不能討,罪當萬死。”又建議“尚書省,國政之本,全部設置諸使,分奪其權,今宜複舊”,以便剝奪劉晏的財權。於是德宗罷免了劉晏的轉運、租庸、青苗、鹽鐵等使。建中元年初,楊炎又以劉晏奏事不實為由,貶其為忠州刺史。當時司農卿庾準也與劉晏不和,楊炎就任命庾準為荊南節度使。不久,庾準迎合楊炎的意圖,誣告忠州刺史劉晏寫信給朱泚請求營救,言語多有不滿,又誣告劉晏召補州兵,想要抗拒朝命。楊炎作證說明確有其事,德宗信以為真。七月就秘密派遣中使到忠州殺死劉晏,然後下詔賜死。朝野上下都認為劉晏死的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