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度使李正己多次上表朝廷,詢問劉晏何罪被殺,譏諷斥責朝廷。楊炎害怕天下然將殺劉晏的罪歸到自己頭上,就派遣使者前往各鎮,將過錯推給德宗。德宗知道後,派宦官到李正己那裏核實情況,果然如此,自此產生了誅殺楊炎的想法,但當時隱而未發。可以說,這一切都是楊炎自己將自己推上了死路,即使有人想救他也無能為力。
不久,德宗就提升盧杞為門下侍郎、平章事,改任楊炎為中書侍郎,仍為平章事,但不再專任楊炎了。楊炎與盧杞二人同時執政,盧杞相貌醜陋,又無文學才幹,楊炎對他很輕視,往往假托有病不和他在一起共事,議事又多有不合,盧杞因此懷恨在心。盧杞為人狡詐,為了發展自己個人的勢力,樹立自己的威信,對於不依附自己的人必欲置之於死地。於是薦引太常博士裴延令為集賢殿學士作為自己的羽翼,來圖謀異己勢力。梁崇義自代宗即位以來,就據有襄、漢七州之地,擁兵自守。德宗即位後,對他進行招撫,但他態度頑固,抗拒朝命。建中二年六月,德宗任命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統領各軍討伐梁崇義。楊炎勸諫說:“希烈為董秦養子,親任無比,卒逐秦而奪其位。為人狼戾無親,無功猶倔強不法,使平崇義,何以製之。”楊炎堅持己見,爭議再三,德宗不聽。在此之前,楊炎回歸朝廷時,路經襄、漢,努力勸說梁崇義入朝,梁崇義沒有聽從,已經圖謀反叛。不久,楊炎又派自己的黨羽李舟去勸說梁崇義,梁崇義頑固不聽,最後終於反叛。議論的人都歸罪於楊炎,認為是他促成梁崇義反叛的。此時,楊炎勸德宗不用李希烈,德宗對他更加不滿。德宗又曾詢問宰相,大臣之中誰可擔當大任,盧杞推薦張鎰、嚴郢,而楊炎推薦崔昭、趙惠伯,德宗認為楊炎議論疏闊,於是罷免楊炎宰相之職,為左仆射。過了幾天,楊炎入朝謝恩,在延英殿問對後,急弛而歸,沒有到中書省與盧杞見麵,盧杞對楊炎更加怒恨。不久盧杞引薦嚴郢為禦史大夫。以前嚴郢擔任京兆尹時,不依附楊炎,楊炎對他很不滿,就指使禦史張著彈劾嚴郢,罷免嚴郢京兆尹之職為禦史中丞。楊炎又提拔了與嚴郢有矛盾的源休為京兆尹。嚴郢後來又因犯有度田不實之罪,改任為大理卿,當時人們感到惋惜。此時,盧杞則迎合眾人的要求,又利用嚴郢與楊炎有積怨,故意引薦他為禦史大夫。楊炎的兒子楊弘業很不成才,常違法犯禁,又接受別人的賄賂和請托,後嚴郢審理此案,便不遺餘力,並查出了楊炎的其他罪行。
先前楊炎為修建家廟,就請河南尹趙惠伯為他出賣東都的私宅,趙惠伯就把此宅買來作為官署。嚴郢審理後,認為趙惠伯是“貴估其宅”,楊炎得到不少餘利。盧杞召請大理正田晉處理此案。田晉認為:獲取餘利,以索取論罪,應該剝奪他的官職。盧杞對這樣判處很不滿意,就將田晉貶為衡州司馬,而召請其他官吏重新議罪,後判為:“監主自盜,罪絞。”此外,又有流言蜚語說:楊炎在曲江南修建的家廟,“此地有王氣,炎故取之,必有異圖。”德宗聽說後更加憤怒,等到台司把審訊結果呈上,下詔三司重加覆按。於是在建中二年十月下詔宣布:尚書左仆射楊炎憑借他文學才藝多次位居要職,但“不思竭誠,敢為奸蠢,進邪醜正,既偽且堅,黨援因依,動涉情故。隳法敗度,罔上行私,苟利其身,不顧於國。”“詢其事跡,本末乖謬,蔑恩棄德,負我何深!考狀議刑,罪在難宥。”為顧全大局,特加寬宥,貶為崖州司馬。詔書下達後,楊炎踏上了流放的路途,途經鬼門關,他似乎已預感到前景不妙,寫詩感歎:“一去一萬裏,千知千不還。崖州何處是,生度鬼門關。”在走到離崖州百裏的地方,德宗又下詔賜死,終年五十五歲。眾人無不歎息,可惜了他那滿腹經綸!紫雲雖然和唐安公主暗中多次救助,但終究還是沒能阻止他的悲慘結局!太子和紫雲一眾人都評價他說:自他追隨元載,他就走出了錯的第一步,後來打擊報複,並陷害劉晏,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才使盧杞得以施展奸計而罹殺身之禍,總結起來,就是自掘墳墓。
唐安公主雖然避重就輕,但還是引起了眾人無限的遐想,以至於德宗的種種行徑。義陽是個耿直的性子,於是歎息一聲道:“可是父皇偏聽偏信,才使這些貪官橫行,汙吏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