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保護動物從我做起(1)(1 / 3)

眾所周知,生物圈中的每一種動物都關係著各自生態係統的平衡和穩定。但是,由於受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影響,這種平衡和穩定常常被打破,一些野生動物的生存受到威脅,乃至瀕危或滅絕。給動物一個安寧的生活環境,讓它們舒適地生活,是人類應該做到的。保護好動物,其實就是保護地球這個大家庭,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為了挽救瀕臨滅絕的物種或使動物個體免受傷害,人類社會開始采取各種保護措施和手段,從而使動物得以安全、健康地生活和繁衍後代。

那麼應該如何保護動物呢?一方麵是頒布法律,以強大的法律震懾和約束那些為了牟取暴利而大肆捕殺野生動物的偷獵者和倒賣走私者,我們要拿起這一強有力的武器與這些違法分子作鬥爭。另一方麵,建立自然保護區和繁育飼養中心。另外,世界各國應攜起手來共同行動,保護整個地球上的動物。保護動物需要我們每個人的愛心,作為21世紀地球村的小公民,我們更要從小培養熱愛大自然、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為保護動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對珍稀動物的保護

對白鰭豚的遷地保護

白鰭豚是一種古老的孑遺動物,它的生存曆史至少有4500萬年。近年來白鰭豚的數量急劇下降,主要是由長江流域的開發造成的。如興修水利切斷了長江魚類洄遊的通道,白鰭豚的食物來源不斷減少;航運事業的發展,使白鰭豚經常受到被螺旋槳擊斃的威脅;沿岸工業的發展,使水質日益惡化;漁民采用滾鉤、炸藥、電擊等捕魚方法,直接危害白鰭豚的生存。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不可台邑因為白鰭豚而限製長江航運和漁業的發展。即使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建立保護區和查禁有害捕魚方式等,對保護白鰭豚有一定作用,但終究無法扭轉它瀕臨滅絕的厄運。

目前,唯一拯救白鰭豚的好辦法,就是對它進行遷地保護,即把它遷移到適合其生存的地方去。長江中遊的荊江江段,有許多長江故道,其中不少曾是白鰭豚棲息的水域。這些地方人類開發活動少,不通航,工業汙染少,能滿足白鰭豚生存繁衍的環境要求。1990年,有關部門已開始了遷移白鰭豚的試驗工作。

保護野生虎從“拒絕”開始

有數據表明,目前我國野生虎數量已不足50頭。虎是中國乃至亞洲大陸的旗艦性物種,野生虎的存在是生態環境健康和生物多樣性的象征。因此.全力保護野生虎,至關重要,刻不容緩。

野生虎需要大片連續合適的森林作為棲息之地,以便擁有充足的獵物和生存空間,從而能夠使野生虎種群得以自然恢複。

新中國成立後,大量森林被開發,原本接連不斷的林海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小塊,條條公路通向原始森林深處。人類驚擾、占據了原本屬於老虎的家園。隨之而來的是野生虎生物鏈的斷裂,可供老虎食用的食草、食肉動物都逐漸減少。這直接導致了野生虎生命力的衰退,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裏,野生虎數量銳減。

專家建議,可以將較為分散的林場連接起來,建立野生虎白然保護區。在保護區內勿修路,禁開礦,適度開展生態旅遊。另外,還應繼續采取封山育林、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措施,提高森林覆蓋率,並嚴防森林火災,從根本之處保護野生虎。

由於虎位於食物鏈的頂端,因此,野生虎的減少將會使其它很多物種退化乃至滅絕,從而使生物多樣性減少。

雖然現在保護野生虎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需要不斷地在全社會宣傳呼籲:守住老虎棲息地,堅決抵製虎製品。並向人們宣傳與保護野生虎有關的科學知識,破除人們對虎製品的迷信,使更多的人通過合理科學的方式保護野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