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實施,我國還先後頒布了一係列相關的規範性法律文件,如《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林業部關於實行特許獵捕證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等等。
此外,我國還加入和簽訂了一些相關的國際公約和協定。例如《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約》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定》等。
同時,各地方根據本地的實際,也製定了野生動物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這些都為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給野生動物以生存的空間,真正使野生動物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從而達到人、動物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讓動物回到它們祖先的家。
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活動領域,它們以自然的方式進行新陳代謝,形成環環相扣的食物鏈,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所以這個世界才能和諧地運轉。人類要改造世界,卻不能以破壞生態做為代價,我們已經極大地擠占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還要食其肉,剝其皮,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這樣無盡的索取當然會讓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人類的破壞行為造成物種大量減少、生物鏈條斷裂、生態環境惡化。而大自然也已經忍無可忍,洪水泛濫、沙暴迭起、氣溫驟升,報複行動逐步升級。走進大自然當然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一定要和動物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僅僅是為了防止許多不知名的病毒和細菌侵擾人類,更重要的是給野生動物一個良好的、自由的生長繁殖的環境。人和動物不是對立的,動物也不是人類的附屬品,想怎樣處置就怎樣處置,研究、養殖可以,但目的是為了讓人類生活得更加健康,而不是用來吃、用來玩的,我一向反對食用野生動物,也反對把野生動物當寵物。人們常說:“愛它就給它自由。”同樣,愛護動物就請離動物遠點。
建立野生動物保護區是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的保護動物的有效手段,尤其適用於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區是以各種珍稀動物及其主要棲息、繁殖地或其它有科研、經濟、醫學等特殊價值的野生動物為主要保護對象而建立的特別保護區。
目前,我國建有多個國家級野生動物保護區,如四川臥龍大熊貓保護區、江西桃紅嶺梅花鹿自然保護區、海南灣獼猴自然保護區、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遼寧大連斑海豹國家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西陽城莽河獼猴自然保護區、青海可可西裏藏羚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焦作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湖北石首糜鹿自然保護區、福建廈門海洋珍稀物種自然保護區、四川長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蘇鹽城沿海灘塗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北長江新螺段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合浦營盤港一英羅港儒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
犀牛和馬來膜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兩種瀕危野生動物。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其數量愈來愈少,建立保護區是當務之急。我國建立了犀牛自然保護區,國家有關部門與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合作,對犀牛及馬來膜的保護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將實施“我國犀牛及其棲息地工程”進行犀牛生育計劃。同時,還將為保護犀牛采取移民措施。犀牛的保護舉世矚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最高水平,建立自然保護區則是其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