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馬島大海戰(1 / 2)

1982年5月4日,南大西洋出現了一個非常好的天氣,英軍的“謝非爾德”號驅逐艦正以30節的速度(即每小時30海裏的速度)駛向馬島北部水域。它是英國最現代化的驅逐艦(價值兩億美元)。今天,它在英國特混艦隊中其它戰艦的前方20海裏處擔任警戒任務,防止敵機偷襲。艦上裝備的“海標槍”式艦對空導彈,最大射程為70千米,是英國第二代全天候中程防高、中、低空導彈,就是說它既能攻擊高空飛機,也能攻擊超低空飛行的飛機,還能攻擊從空中和水麵發射的巡航導彈。一旦發現敵情,可在40秒內做出反應。艦上還有“山貓”式反潛直升機,用以對付遠距離的敵方潛艇。艦上先進的電子幹擾設備,能破壞敵方導彈和魚雷的製導,使其攻擊失誤。

所以,“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視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一直受到海軍的寵愛,被水兵們親切地稱為“閃光的謝菲”。

今天,“謝菲”號驅逐艦按艦隊司令指示,格外加強戒備,全部武器都處於“待發”的狀態——艦上的對空警戒雷達、導彈的跟蹤製導雷達、反潛魚雷係統、幹擾火箭發射器係統等等,都在緊張地工作著。“海標槍”艦對空導彈像一柄利劍刺向藍天,“山貓”直升機隨時準備騰空而起,一切都處在臨戰狀態。看來任何目標都難以從“謝菲”號驅逐艦的眼前溜掉。

常言,“強中更有強中手”。今天,“謝菲”號驅逐艦不幸遇上了超低空、掠海飛行的高技術兵器——“飛魚”反艦導彈。5月4日上午10時45分,阿根廷第三飛行中隊的3架“超軍旗”式攻擊機,按阿根廷海軍上將安納亞的計劃,從一個空軍基地起飛。這種“超軍旗”式飛機,是阿根廷在開戰前特意從法國買來的,總共14架。其性能優越,是當代較先進的一種飛機。這種戰鬥轟炸機(即攻擊機)主要是執行對艦隊空中掩護以及攻擊敵方海麵或地麵目標任務,還可執行照相偵察任務。阿根廷飛行員駕駛這種高性能的飛機是來者不善的,將要發出超低空的“法寶”——“飛魚”導彈。

阿根廷的3架“超軍旗”攻擊機按計劃迅速飛向目標——英國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其中兩架在右翼下掛一枚“飛魚”導彈,左翼用副油箱配重。另一架飛機在它們的前麵,負責監測敵艦的精確位置。起飛30分鍾後,當接近英國艦隊封鎖區的邊緣時,便立即下降高度,作超低空飛行,以躲避英軍雷達的監視。這就是說,用地球表麵曲線掩護自己,使自己在敵方雷達盲區快速進入導彈的射程之內(最大射程70千米)。當然這需要高超的飛行技術。

他們飛進導彈射程之內後,第一架“超軍旗”飛機突然拔高,急速躍升,直衝藍天。這樣做是極其危險的,一方麵是由於特技飛行,難度很大;另一方麵是容易被敵方雷達發現(一被發現,就可能被敵方導彈擊落)。但是,為了測出敵方艦船的精確位置,非這樣做不可。隻見這架“超軍旗”飛機剛拉起來,又緊急下降,這一上一下僅用了3秒鍾。就在這極短時間內,飛機上高技術的電子設備已準確地測出了“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位置,以及“飛魚”導彈所需要的各種數據(例如,敵方軍艦的方位速度等),並把這些數據及時地傳給後麵帶著導彈的“超軍旗”攻擊機,便於導彈“鎖定目標”發起攻擊。這“3秒鍾”對於敵方雷達來說,也是得失成敗的關鍵時刻,發現了就是勝利,沒發現,軍艦將被擊沉。

話分兩頭,“閃光的謝菲”果然名不虛傳。阿根廷第一架“超軍旗”飛機的3秒鍾一上一下,沒躲過“謝菲爾得”號驅逐艦的“千裏眼”(雷達)的監視,它被雷達“抓住”了,但又“放掉”了,因為對這種轉瞬間即逝的目標,雷達觀測員懷疑自己看花了眼,不敢“謊報敵情”(因為一報出敵機方向位置,軍艦上的“海標槍”防空導彈就緊跟著瞄準射擊。航空母艦上的飛機也要起飛迎戰),這就讓阿根廷的“超軍旗”攻擊機突進防區,而鑄成了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