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馬島大海戰(2 / 2)

說時遲,那時快。隻見後麵兩架“超軍旗”攻擊機的肚皮底下都紅光一閃,放出了兩枚“飛魚”導彈。放出“法寶”後,3架飛機趕忙調頭返航。

妙就妙在“飛魚”導彈是“發射後就不用管”的導彈,其製導方式是慣性製導加末段主動雷達尋的(目標)製導。彈長4.69米,直徑0.35米,翼展1.1米,速度為0,95倍音速(接近聲音速度),戰鬥部重165千克。“飛魚”導彈發射後,自由降落約10米時,助推器自動點火,固體燃料燃燒產生推力,導彈的雷達導引頭啟動。然後導彈迅速下降到距水麵(或地麵)15米的高度作水平飛行,這一階段由導彈上的慣性製導係統將導彈引向目標。

當導彈離目標10—15千米時,導彈由距水麵15米再次下降到2~8米,作掠海麵飛行(其飛行高度由飛行員在發射前根據海水波浪情況預先設定好)。此時為主動雷達尋的製導,也就是說開始由導彈上的雷達主動搜索、跟蹤,直到擊中目標。

“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上的指揮官索爾特,絲毫沒感到災難就要臨頭。5月4日10時,特混艦隊司令伍德沃德與他通話:“我們的軍艦怎麼樣?”伍德沃德將軍曾是“謝菲爾德”號的艦長,所以與現任艦長通話第一句常是這樣問。

“好極了!”索爾特艦長自信艦上的防空雷達十分先進,能發現400千米外的一切目標,任何敵機都難以突破“謝菲爾德”號的防空火力網。

11點23分,艦長索爾特突然感到有異常聲響,盡管“飛魚”的聲響很小,幾乎淹沒在海浪聲中。“大事不好!”

他心裏說。當他聽到“飛魚”聲響時,一切都完了,因為“飛魚”的速度和音速差不多。他驚呼一聲:“隱蔽!”

已經無法隱蔽了。兩枚“飛魚”導彈打過來,其中一枚偏離了方向;而另一枚“飛魚”導彈斜射而來,在“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右舷吃水線上部1.5米的部位,戳開了一個大洞,“飛魚”一直衝進了軍艦中的廚房。此時廚師們正忙著給水兵們做午飯,沒想到來了一條4米多長的大“飛魚”,這“飛魚”又以極快速度衝進艦上管理室,猛然爆炸了。頓時火光如閃電,聲響似雷鳴,一股濃煙衝天而起。頃刻,“謝菲爾德”號1/3部位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全艦充滿了電纜燃燒發出的令人窒息的氣味。隻20秒鍾,“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動力便失去了控製……大火越燒越猛,甲板開始彎曲。

人們不禁會問,一枚“飛魚”導彈怎麼竟像“火神爺”那樣放起如此大火?原來,這與“飛魚”導彈的戰鬥部很有關係。其戰鬥部為半穿甲型,重165千克,內裝65千克高能炸藥。擊中目標時,是戰鬥部連同彈體一起鑽入軍艦,到一定深度後,延時觸發引信才引爆戰鬥部。此時彈體內還有許多剩餘燃料,燃料四濺,便開始“火燒戰船”了。

艦長索爾特感到大火實在凶猛,難以撲滅,便下令棄艦。幾百名水兵乘救生艇告別了“閃光的謝菲”。但也有些人未能逃離,有些人當場死亡。

由以上價值兩億美元的“謝菲”號驅逐艦的悲劇,可以看出雷達的作用關係到士兵的生死存亡。

軍事家們認為,如果英國特混艦隊中,有一架“雷達預警飛機”,居高臨下監視馬島戰場,提前發現“飛魚”導彈,就可能組織各種火力進行攔截,不會出現上述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