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天子守國門(2 / 2)

王振很清楚百官對天子禦駕親征的態度,他知道文官們為何在不顧一切的阻撓天子禦駕親征,因為他們怕!他們怕天子會打贏這場戰爭,從而取得強勢的地位,從而讓他們失去在朝廷一家獨大的局麵,失去他們奮鬥了數朝才換回來的“文治”局麵!

太祖皇帝說過儒生不可信,太宗皇帝則視文官如小兒,當今皇帝以太祖太宗為自己榜樣,試問,那幫文官們會願意上朝時麵對太祖太宗那樣的皇帝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所以他們不希望禦駕親征,不希望皇帝打贏,灰溜溜的回去老老實實呆著,把國家大事完全交給他們來辦,才是這幫子官員們最想看到的事。

哼!你們越是想皇上回去,咱家就越不能全了你們!

王振打定主意不班師,但卻又吃不透是否一定能夠打贏也先,在張了幾次嘴後,他終是問紀廣道:“紀廣,你是咱家信得過的人,也是咱家身邊唯一懂武事的人,其他人跟咱家不是一條心,他們也不待見咱家,沒人跟和咱家說真話,隻有你才肯對咱家說真話,咱家就問你句話,大軍此去大同,能勝否?”

紀廣聽後,微微抬起了頭,正對王振急切的目光,緩緩說道:“末將不敢哄公公高興,大軍此去大同能不能勝,末將真是心中無底,但末將卻相信萬無敗理!”

聽紀廣說心中無底,王振還愣了下,很是失望,但下一句“萬無敗理”卻讓他眉頭一鬆,欣然說道:“成,不敗便是勝,有你這句話,咱家便有底了!”

“隻要軍糧及時運來,這仗便沒敗的道理。”

紀廣很肯定自己的判斷,此次出征不僅有京營三大營的十數萬人馬,還有兩萬上值二十六衛的親軍,加上宣府鎮的六萬精兵,後續趕到的京畿各衛,兵馬總數超三十萬,以如此龐大的兵力對陣也先的幾萬人馬,打不贏或許可能,但要打輸怕也是絕無可能。

“軍糧的事情,咱家已叫他們行文宣府了,大軍每到一地,宣府各糧倉便要將軍糧運到,京師那邊也在調糧,咱們是在內線作戰,是在咱大明自個的地盤行軍,絕不用擔心斷糧的。”

軍糧之事出征時不是沒有人提過,但王振真是不擔心的,因為宣府境內有兵部直接調度的七座糧倉,分別為新開口堡倉、張家口堡倉、西陽河堡倉、萬全右衛倉、萬全左衛倉、渡口堡倉、李信屯堡倉,七座糧倉儲糧百萬石以上,足夠大軍食用半年之久。有這麼多的糧食在行軍路上,大軍何虞斷糧?說大軍出征倉促,定會有斷糧之危的那些個文官們不過是危言聳聽,借此動搖軍心,想達到逼迫大軍回師的目的而已。

王振已經有了安排,紀廣自然不再多說,他本就是性子沉默的人,原先在隆慶右衛就因不善多話而被上官排擠,若不是天子在朝陽門大比,怕他這一輩子也就在隆慶右衛終老了。現在能當上都督僉事,執掌府軍前衛全是天子和王公公信用所致,故士為知己者死,此次出征大同,他已做好請纓上陣的準備,便是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

紀廣不說話,王山卻開口了,他想到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伯父,軍中因倉促出征已經人心不穩,那些不滿伯父的人又在暗中煽風點火,唯恐大軍不亂,若是叫他們知道了大同兵敗的消息,恐怕會大作文章,趁機生亂,阻撓大軍繼續前進,伯父不能不防。”

此事倒不得不防,王振點了點頭,吩咐他二人道:“你們馬上給我派人盯著,一旦大同急報到來,連人帶馬都給我扣下,此事絕不能走漏一點風聲。”

“是,侄兒(末將)這就去辦。”

王山和紀廣應下之後,紀廣又朝西水河那邊看了眼,有些遲疑道:“皇上那邊?”

“皇上那邊,咱家現在就去說。”

王振把手一揮,示意二人馬上去辦,自己則快步往河邊走去,前方已隱約可見皇帝正站在河邊向著遠處的山水深眺。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a>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