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迫使年輕的天子不得不召集隨軍重臣商議,因為王振告訴他,如果不能馬上穩定流言導致的動搖軍心,大軍將不得不班師。
一旦大軍就此班師回京,那便意味著正統皇帝的第一次禦駕親征將以虎頭蛇尾告終,並且在回京之後,年輕的天子將迎來臣子們的集體嘲笑,他們或許不會明著譏諷皇帝,但背地裏卻肯定會為此彈指相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果大軍連敵人的影子都沒看到就此草草回京,那麼皇帝在全國臣民心中的權威將遭到重創!
可以肯定,皇帝歸京後,市井之間將會充斥天子還是太年輕之類幸災樂禍的評論,當然,在這些評論的中間肯定會夾雜對天子所信任的老師王振的攻擊。
一腔熱血,雄心勃勃欲效仿先祖立下赫赫武功的正統皇帝朱祁鎮肯定是不能接受臣民對自己的看輕和貶低,他更不能容忍有人借此對他最為信任的老師王振進行攻擊,因此在決定召集軍前廷議前,他要王振徹查此事,不管用什麼辦法都要將那些在背後散布謠言的家夥們糾出來!
可是讓人無奈的是,盡管王振也很想知道是哪些人在背後散布軍中斷糧的謠言,但他手頭能用來查探消息的廠衛人手卻太少,那些精於刑獄查緝的錦衣校尉和東廠番子們大多都留在京中並未隨軍,而隨軍的隻是錦衣衛的大漢將軍,讓這些大漢將軍們拱衛皇帝儀仗尚可,要他們去充當查緝偵事的特務就實在是為難人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王振現在有些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聽馬順的話多帶些廠衛的人隨軍,以至現在碰到事情竟無人可用。
無人歸無人,事情還是要查的,王振先命禦馬監提督太監陳官利用禦馬監的人手暗中查訪,後又命自己的侄兒錦衣衛同知王山帶著為數不多的廠衛番子開始密查此事。
雖說是天子命令徹查,可王振也不敢大張旗鼓的去查,眼下軍中人人驚疑,若是大張旗鼓去查,恐怕正合那些散布謠言的家夥心意,王振搞出的動靜越大,他們就越是高興,因為這樣做的後果是謠言將會更加坐實,本來就驚疑的軍心將會變得更加動搖。
能從一個老教書匠變成大明司禮監的掌印太監,王振的腦袋肯定不傻,因此他決定悄悄的查,可是結果卻讓人失望得很。
陳官那邊傳來的消息是隻抓了幾個散布謠言的小魚小蝦,問他們何人主使,卻是根本不知,之所以散布軍中無糧的謠言隻不過是他們也相信了這謠言,人傳人,耳傳耳,僅僅如此。
王山那邊跟無頭蒼蠅似的帶著手下幾十個廠衛人手查了半天後,苦著臉向伯父稟報了查緝情況——一無所獲。
王振並沒有罵這個侄兒無能,因為他知道,王山能夠動用的人手實在太少,並且這個侄兒也實在不是個會辦事的好人選,若是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和東廠的唐童在這裏,事情或許會好辦得多,可惜這二人現在都在京中,遠水救不了近火,二人現在就是插翅也飛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