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模仿《魔鬼詞典》,寫了一篇短文。其中的一個詞條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的釋文是:“孔夫子的神奇預言”。並舉了三條例證。沒想到拙文在某報發表後,三條例證被編者都刪掉了,於是這一詞條便成了讓人莫名其妙的悶葫蘆。一位老友當麵問我:“這一條,你想說什麼啊?”一位外地的文友,更打來長途電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盡人皆知,怎麼竟成了神奇的預言呢?神奇在哪兒?”這真讓我哭笑不得。說編者濫施刀斧,未免言重,但紅筆一勾,實在是不費吹灰之力;可這一勾,豈不勾出麻煩來了!其實,那三條例證,足以回答孔夫子預言神奇在哪兒?謂予不信,我現在就補抄在這裏:
(一)馬路上三個行人中,就可能有一個是研究生導師。(二)某研究所的一、二、三把手,都是博士導師。(三)不久,三個博士導師中,就有一個可能是國學大師。
讀者看了這三條例證,便立刻明白,我諷刺的無非是:時下研究生導師、博士導師,未免過濫;而越來越多的國學大師,也在貶值。某大學某係,居然已有了九個博士導師,該係的一位資深教授對我說:“要我畫圈,我隻好閉起眼睛來畫,一人向隅,舉座不歡,有啥辦法!”其中有些人,平生連一本專著都沒有,名不見經傳,無名之師亦能育高徒乎?怎不令人生疑也。例(二)確有其事的,隻是不便明指。由學風推測該單位的黨風、政風,可想而知。此輩竟不懂這條常識;官大未必學問大。例(三)也並非想當然。某出版社推出的國學大師列傳,已經有二十幾本,還要繼續出下去。國學大師總不能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吧?這些怪現象,是孔夫子當年做夢也想像不到的。
時下政府宏觀調控有力,物價呈穩定趨勢。但學術界的不正之風,卻呈上升勢頭,豈能等閑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