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說鼓噪(1 / 1)

鼓噪一詞,常常出現在人們口語中。倘有誰不明其義,隨便翻翻《辭海》,立刻就會明白:此乃鳴鼓而喧噪也。古代沙場上衝鋒、廝殺時,均鼓噪不巳,目的在於造聲勢,壯軍威,驚敵膽。這當然是必要的,無足稱奇。

令人稱奇的是,近幾年來,某些人士不知是誤把文場當沙場,還是有心讓文場等同舊沙場,不時掀起陣陣鼓噪,雖說還不至於使人膽顫心驚,但肯定使一些不明真相者、尤其是閱世未深的青年,頭暈目眩。

曾記否?幾年前,一些人在報刊、電視上連篇累牘地吹捧王同憶是“詞典專家”、“著作等身”,並在照片上、鏡頭上,亮出他的煌煌大著。然而,近來北京高級法院的一紙終審判決書,終於使他原形畢露:剽竊他人著作,名譽掃地的詞苑扒手。麵對這張判決書,當年群起鼓噪者不知作何感想?也許王同憶這樣的學界“鼓上蚤”人物,不值得一提。令人困惑的是,某些在學術上斐然有成,甚至早巳置身名家之列的學者,也參加鼓噪的行列,真是何苦來!去年春天,我在滬某高校賓館小住,正值某部文學史著作剛麵世,但見又是大紅橫幅標語,又是五彩斑斕的招貼畫,又是著者簽名售書活動,又是專家雲集的座談會……眾口一詞,說這部大部頭文學史,學風如何嚴謹,觀點如何新穎,甚至說是“展示了全新的學術視角”,“是‘石破天驚’”。但是,正是這部所謂“橫空出世”的著作,出版僅僅幾個月,卻又忙著出增訂本了。何以故?主編宣稱,因為“不足之處和缺陷頗多”,“約三分之二的篇幅”必須“另起爐灶重寫”。既然如此,此書為什麼還要匆匆出版?而那些對這部“缺陷頗多”的著作,大肆喝彩者,不是一味鼓噪又是什麼?

諸如此類,例子不少。對於優秀著作,無疑需要宣傳。但是,對於偽作、平庸之作,用鼓噪法來推銷,隻能是欺世惑民。文場非沙場,鼓噪應休矣!

8月29日於老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