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杭州,再次憑吊嶽墳。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一九七九年七月立的《重修嶽飛墓記》,堪稱是春秋筆、傳世文。文曰:
南宋嶽飛墓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六六年秋被毀。一九七九年重新修複。曆時一年,耗費人力五萬六千工,人民幣四十萬元。
連標點在內,此文不過六十五字。但文中顯示的曆史感與憂患意識,勝過萬語千言。一九六六年秋,何時也?正是“文革”妖風席卷神州大地之時!連民族英雄嶽飛的墓都被搗毀,其它文物的命運可想而知。一九七九年,是粉碎“四人幫”後的第三年,百廢待興,經濟拮據,但浙江省政府毅然撥出四十萬元,重修嶽墳。需知,當時的四十萬元,可是一筆巨款。“紅衛兵”破壞嶽墳,不過是旦夕之間,而重新修複,卻花了五萬六千工!《墓記》分明昭示世人:不能忘記嶽墳在浩劫中被毀的曆史教訓,不惜代價修複,就是為了讓愛國主義精神永遠與祖國的大好河山同在。
我將這篇《墓記》讀了一遍又一遍,鐫刻此《記》的黑色大理石,不過是方尺之間,但我卻感受到了它頂天立地般的雄渾與博大。拜謁嶽飛的埋骨之地,沉思者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千秋萬世,嶽飛將永遠受到人民的景仰,而被鑄成鐵像長跪了數百年的秦檜、王氏、萬俟離、張俊這四人幫,將世世代代被人唾罵。
曆史是莊嚴的,也畢竟是公正的。
1997年11月25日於老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