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2月23日,周恩來到皖南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代表黨中央,做新四軍政委項英的工作,傳達了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他指出新四軍發展根據地的方針是“向北發展,向東作戰,鞏固現在根據地”。3月14日離開。在此期間,他得悉新四軍的高級幹部邱金聲已病逝、肖國生巳犧牲,甚感悲痛。邱金聲是福建人,任三支隊老三團政委,1939年積勞殉職,時年二十七歲。肖國生,湖南瀏陽人,任一支隊老二團政治處主任。他1930年參加紅軍,1933年人黨,經過三年遊擊戰爭,曆任宣傳員、隊長、秘書、宣教科長等職。1939年3月在鎮江、句容間上下會白兔(按:地名)戰鬥中犧牲,年僅二十二歲。陳毅在《紀念我們的死者(抗戰二周年感言)》一文中,曾寫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的第一點是本軍先烈們的犧牲,大多經過肉搏的最後階段……肖國生同誌犧牲在白兔戰鬥,那次更有許多肉搏的場麵,我們的指戰員在彈盡援絕之際,最後以肉搏殉國。”由此我們不難想見肖國生犧牲時的壯烈。不知是出於新四軍領導人的請求,還是周恩來自己慨然命筆,他於3月13日,寫了《紀念邱金聲肖國生兩同誌》一文,署名周恩來,文字不長,現照錄如下:
我此次初到新四軍,便聽見邱金聲同誌的死耗,將要離開新四軍,又得到肖國生同誌的哀音。邱同誌是積勞病死於醫院,肖同誌是奮勇戰死於沙場。前者是新四軍的副團長,後者是團政治處主任。他兩人之死,代表了一年來新四軍無數英勇烈士的犧牲,代表了新四軍高級幹部奮鬥犧牲的領導精神,更代表了多年奮鬥至死不息的革命者的意誌,不畏強寇勇往直前的青年政工人員的模範。兩同誌雖死,他們的精神永耀照於新四軍,光輝於全民族。他們的血跡,有全國的抗戰將士踏著前進。他們的事業,有全國的愛國同胞接續在做,中華民族是不會亡的。兩同誌的精神永遠不死。
二八,三,十三。此文雖然隻有275個字,但氣勢雄渾,對兩位戰友的犧牲精神及光輝意義,作出了高度評價,這對新四軍將士,顯然是有力的鼓舞。1942年7月7日,正值抗戰五周年紀念日之際,新四軍政治部擬搜集該軍殉國抗戰將士生平史實,及曆年紀念他們的文章,彙編成書,得到了陳毅軍長及政委饒漱石的支持。次年9月編成,該月12日,也就是新四軍建軍六周年紀念日,陳毅寫了序,饒漱石則在10月1日寫了《追念我們的先烈》一文,作為序二。這本書分“題名錄”、“紀念文彙”二大部分,鉛印豎排,全書約154頁。周恩來的這篇文章,即刊於本書的第58頁。文前還刊有陳毅寫的《追悼模範政工人員——肖國生》及《傳略》。我藏有此書,惜缺封麵及封底,姑且以《革命烈士紀念文集》名之,待查證。半個多世紀過去,此書已成珍貴革命文物。近日我托人詢問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周恩來生平的專家,得悉他們也未見過此書,自然也從未見過周恩來的這篇佚文。現在我將此文介紹給廣大讀者,並藉以紀念周總理的百年誕辰。為了我們的國家、民族,先烈們的舍身忘死、鞠躬盡瘁精神,是永遠值得後人緬懷、景仰,並發揚光大的。
1998年3月3日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