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雲南省(2)(2 / 2)

傣族特色

竹樓與傣族潑水節。居住在西雙版納一帶的少數民族以傣族為主,泰族村寨大多由竹樓組成,竹樓多為雙層建築,上層是居室、廳堂,下層一來可用來防水,二可用來飼養畜禽。竹樓就地取材,名副其實,所用梁柱、牆板和連接各部件的蔑釘、楔子等全部都用竹料,極富地方特色。傣曆新年,每年4月中旬舉行潑水節,這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節前家家戶戶修蓋房屋,縫製新衣、釀酒、舂粑杷,人人都沐浴,做好準備。潑水節期間,男女老幼都相互潑水祝福。潑水也是青年男女交流感情的好時機,用潑水來傳遞彼此真摯的友誼和愛情。

曼景蘭

曼景蘭又稱“金色的蘭花”,座落在景洪市南0.5公裏處、瀾滄江畔,是一座典型的傣族村寨。村寨中已建成傣族風味食品一條街,登臨傣族竹樓,熱情的主人將用酸、辣、甜、香、脆的傣族風味食品款待客人,可了解傣族民居生活、宗教習俗,觀看傣族民間歌舞表演,可購買到傣族民間工藝品。

曼聽公園

曼聽公園位於允景洪東南1公裏處,與曼聽村落、曼聽佛連成一片。曼聽是有名的水果產地,地處流沙河與瀾滄江交彙地帶,屬天然森林公園,具有典型的熱帶風光。

猴子王國(猴島)

猴子王國所在是座三麵環江的半島,在景洪東南5公裏外,瀾滄江與流沙河的交彙處。占地5000多畝,飼養了3000多隻猴子。去島上遊覽須經過有關部門批準,對方認可後才會有船擺渡,放下吊橋讓客人上島。遊人上島遊玩,可欣賞到各種猴趣。

橄欖壩

位於景洪市東南28公裏處的猛罕鎮。壩內有64座村落,隱藏在綠樹叢中,人們稱之為“椰林下麵的的竹樓”,是天然的大花園,是了解西雙版納傣族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和熱帶風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被譽為“孔雀尾羽”的雅稱。

工藝品和土特產品

傣族彩繪木雕工藝品、傣族織錦、竹編工藝品、珠寶玉器及一些熱帶幹果蜜餞、茶葉等土特產品。其中普洱茶享譽中外。

孔雀湖

孔雀湖位於景洪市中心,湖水清澈碧綠,熱帶花木掩映。園門塑孔雀,園內建水榭亭台、動物園及花圃,有綠孔雀、熊、猴等珍禽異獸和300多種奇花異草。頗具特色,是遊人常去的地方。

曼飛龍白塔

大猛龍曼飛龍白塔因其所在地而得名,一稱飛龍白塔,又因其潔白的塔身,金色的塔尖如春筍一樣破土而出,故又名筍塔,是小乘佛教古建築,位於景洪西南67公裏,距大猛龍鎮3公裏,相傳由三位印僧設計,造於傣曆565年。

曼飛龍白塔是融內地漢族與傣族建築藝術為一體的南體佛教古建築,有較高藝術價值,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是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總麵積2420.2平方公裏,它的熱帶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動植物種群,以及整個森林生態都是無價之寶,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連片大麵積的熱帶森林,深受國內外矚目。

州內現有五片自然保護區,地名為:猛養、猛侖、猛臘、尚勇、曼搞,其中猛養在景洪縣,曼搞在猛海縣,其餘都在猛臘縣。猛臘地區由於幸免於第四紀冰川襲擊,保存下古生代和中生代繁盛的蕨類植物、裸子植物30多種,它們被稱為一億年前的植物化石。在此可欣賞原生狀態下的森林景觀。

猛養是離景洪最近的自然保護區,當天可以來回,在路邊的猛養鎮,可以見到兩棵造型絕妙的榕樹。榕樹的一條氣根伸展出去,好像大象卷鼻子,其他的氣根居然配合默契,構成了象的身子和腿,更為奇特的是,猛養三岔河地區恰好是野象出沒的地方。科研人員為了觀測野象,在猛臘保護區的縱深地段,於數十米高的樹上架起數百米長的鐵索鏈,讓人可在“空中”走動,便於追蹤觀測到野生動物的活動而不至受到傷害。

景洪每天有數班公車開往猛養,車程約一小時。

景點自助

基諾山寨

基諾山漢語稱攸樂山,是基諾族聚居之地,距景洪城34公裏,北鄰猛旺,南接橄欖壩,東西長70公裏,南北寬30公裏,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是西雙版納四大茶山之一,也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產地之一。

基諾族有其獨特的習俗,實行同姓合居製,即同姓的一二十個個體小家庭合住在一幢長屋中,由一男性長者作家長,進行管理。服裝全部以自織的黑、紅、蘭色條紋土布製作,男子穿無領對襟白衣,配以肥褲;婦女喜著白色有圖案的背心,挽發高髻,戴著角形尖帽,身披大麻布袋。男女都帶手鐲、耳環,並以大耳孔作為勤勞、勇敢的標誌,戀人們喜歡互送花朵,插在對方的大耳孔裏,以示愛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