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藥攤買藥勿上當社會上有些入迷信“神方”、“秘方”、“單方”,不識藥品真假,致使投機分子乘虛而入。一些遊醫藥販在街頭小巷或農村小集鎮,到處走街串巷,招搖撞騙,以假亂真,信口雌黃,愚弄人們,牟騙財物。他們或以次藥充好藥,或以普通藥充名貴藥,或在藥店裏買一些維生素等無副作用的藥充進口靈藥,借買藥者求醫心切,不識真偽騙取錢物。買藥者吃後,輕者不見藥效,浪費錢物,重則危及健康。怎樣避免買藥時上當呢?
1.有病請進大醫院,勿在藥攤購藥。大醫院或正規藥店,一般比較負責任,不會幹出坑害病人的事,遊醫藥販大都手段卑鄙毒辣,狡猾奸詐,人們稍一輕信,就會上當。
2.遠離藥攤,勿聽藥販吹噓。對於地攤賣藥者,最好別去接近。許多藥販都喜歡天花亂墜地神吹,你有什麼病,他的藥就可以醫什麼病,似乎他的藥是專為你準備的。有的甚至雇傭一些遊手好閑的人,冒充顧客,幫忙吹噓,對於這種情況,要高度警惕,切勿掉以輕心,否則會大上其當。
二、失效藥物的特征
有些藥店由於保管不善,造成藥物失效,在購買時除檢查藥物的失效期外,還應注意以下特征:溶液和液體藥物,其色澤、氣息和味道都應無異常現象。藥丸,必須保持原有形狀、重量和顏色。散碎或裂開都顯示藥物已經壞了。同時,還應注意有無異常氣味。膠囊,不應過軟,也不應沾在一起,施壓時不應裂開。
軟膏類藥物,不能比正常軟膏過硬或過軟。
三、家庭藥箱的配備
家庭配備藥箱,這是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措施。然而,如果選藥不妥,應用不當,保管不善,也往往貽誤病情,甚至產生嚴重後果。因此,科學地配備藥箱,選購藥物,是人們所關心的問題。
1.家庭藥箱的內容應視家庭人口多少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而定。
2.選購藥物要有的放矢,一般以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藥物為主。品種要少而精。
3.購買藥物時,應注意藥品標簽上的批號和有效期。一般藥品的標簽上都印有批號,即製造該批藥品的日期。批號一般以數字表示。如890810,就是指1989年8月10日生產的。有效期一般在批號後。
一旦過期,即不得繼續使用。
4.在一些中、小藥店裏,應借助藥物外形加以觀察,看藥品是否變質。一般藥粉發生變形、變色、發黴、有臭味;藥片出現發黃、花斑、發黴、鬆散或析出結晶;口服藥水出現較多的沉澱物、絮狀物,甚至發黴、變臭;糖衣片發生褪色露底、呈花斑或黑色,以及崩裂、粘連、發黴等現象,都說明藥物變質了,不宜再選購。
四、貴重中藥的識別
貴重中藥主要包括人參、燕窩、珍珠、熊膽、阿膠等。下麵依次介紹其識別方法:
1.人參。真人參口嚐苦中帶甜;假品則多有辣味、麻味和酸澀味。
2.燕窩。燕窩係絲條狀排列,水浸後呈銀白色,且晶瑩、透明,有彈性;如出現有黃色、不伸縮者則為假品。
3.珍珠。珍珠用火燒可出現層片狀破裂,晶瑩發光;火燒後出現碎粒焦糊者為假貨。
4.熊膽。取少許熊膽仁放入清水中,真熊膽就會出現盤狀下沉的黃色盤線條;否則,為假品。
5.阿膠。褐色,半透明,用力在桌麵上拍打會碎裂,若黑色不透明,拍打不碎者為假品。
五、夏季家庭常備藥的選購夏季烈日炎炎,人們難免會生病。那麼,在夏
季,人們應該到藥店裏去購買些什麼藥來防病治病呢?
1.夏季氣候悶熱,易引起頭痛、頭暈、胸悶、惡心、腹脹、胃腸不適和輕度中暑,宜選購十滴水(又名救急水)。應注意的是,原因不明的腹痛不能用,以免暫時止了腹痛,誤了病情。孕婦忌用。
2.經常買些清涼油,以備頭痛、頭暈或皮膚搔癢、蚊蟲叮咬時急用。
3.頭暈腦脹、暈車暈船、消化不良,宜選用人丹。
4.夏季受暑濕,四肢酸懶、全身無力、胸悶心煩、惡心、嘔吐、腸鳴腹瀉時,可選用含有芳香、化濕和胃的藿香正氣片(丸、散)。此藥具有解表和中、化濕燥濕的功能。
5.小兒、婦女、成人為了防治痱子,可選購痱子粉,它是外用粉劑,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能選用,以免刺激皮膚發生皮疹。
六、蜂王漿的識別
識別蜂王漿的質量,主要是眼看、手摸、鼻聞、嘴嚐,有條件的還可以用化學和物理的方法進行測試。
1.察顏觀色。蜂王漿的正常顏色是乳白色或淡黃,色澤均勻。如采集蜂王漿後未及時入冷庫或者受到日曬時間長,其顏色會變成深黃、粉紅、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