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地學(28)(3 / 3)

服務艙用於裝備推進係統,即作為機動轉移、調姿、加速、減速、側滑等動力設置,氣源和電源等能源保障設施,供全站使用。

專用設備艙是根據特定任務而設置的可安裝專用儀器設備的艙段,如空間探測器、天文望遠鏡、各種測試儀、電視攝像機以及遙控偵察照相機等。太陽能陣列板是裝載各種設施的用電電源。

航天站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點:

一、利用站上各種實驗室和艙外平台等設施,進行包括生命科學、生物工程、天文觀察、對地探測和空間環境考察等多種空間學科的研究實驗;

二、開發空間資源,利用航天站“得天獨厚”的有利位置,獲得諸如超高空、超潔淨、超真空、超無菌、超微重力以及超陽光輻射等地麵所不可能具有的自然條件,進行多種生產、科研活動;

三、發展空間產業,利用站上所獲得的空間資源,進行特種材料加工和醫藥生產以及種種新產品生產;

四、進行高新技術試驗,利用站上的特殊環境條件,進行通信、太陽能、空間推進、對地遙感等多種技術領域的實驗工作;

五、在軌服務,可在站上對本體維修,還可對其他航天器進行維修和更新換代設備,以及建造大型空間設備等;

六、太空驛站,可作為飛往月球、火星等各大行星的過渡站、加油站、換乘站、供應站等;

七、軍事作戰,成為外層空間的第四戰場指揮中心,可從事各種軍事活動,包括偵察、照相、太空兵器發射和試驗、指揮控製、協調聯絡等。

“禮炮”號航天站

前蘇聯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射了6艘“東方”號飛船和2艘“上升”號飛船,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載人航天任務。前蘇聯根據這些航天實踐得出結論:在軌道上建立可長時間工作的航天站,比每次攜帶一套電源、生命保障係統和通用設備的單個飛船更為經濟有效。因此決定發展能為軍用和民用較大規模科學試驗服務的“禮炮”號航天站,並用“聯盟”號飛船作為接送航天員的工具。同時研製專為“禮炮”號航天站運送物資的不回收的“進步”號飛船。前蘇聯從1971年4月19日到1984年11月共發射7個“禮炮”號航天站,以實際應用為目標,進一步完善航天設備,並從事許多與科學研究、國民經濟、軍事有關的探測、偵察、試驗活動。自1979年9月29日“禮炮”6號航天站進入太空以來,前蘇聯共進行了33次發射活動,先後有19批航天員到航天站上工作。“禮炮”6號航天站有兩個對接艙口,借以進行不定期的加油、補給、輪換航天員工作。1982年4月19日前蘇聯發射“禮炮”7號航天站,以“禮炮”7號航天站為中心的載人航天活動正在進行中。3名航天員在“禮炮”7號航天站上創造了持續飛行236天22小時50分的新紀錄,完成了多項需要長期工作的科學研究課題,包括植物在太空環境下從播種、發芽、生長、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研究。

美國“天空實驗室”1號航天站

1973年5月14日,美國成功發射了一座“天空實驗室”1號航天站。這是一座長期留在太空中的有人駕駛的空間航天站,實際上是一個在近地軌道運行的科學實驗平台。這座航天站最初發射時是未載人的。5月25日,由“阿波羅”號飛船運送3名字航員進站,在28個晝夜中進行了航天站修理和太空考察。隨後,7月28日又由“阿波羅”號飛船運送第二批3名宇航員進站,在59個晝夜飛行中,完成了多項科研計劃。到11月16日又接待了第三批3名宇航員進站,駐留84個晝夜,這批乘員組一直在航天站生活到t974年2月才返回地麵。此後,就再也沒有宇航員進入該航天站,實際上是關閉停用了。在運行6年後,該航天站於1979年7月11日墜人大氣層燒毀隕落。

在這座航天站最初運行的一年裏,3批共9名宇航員都是乘“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往返航天站與地麵之間,在站上總計生活了171天,共完成了270多項科學實驗工作,其中包括進行觀測、冶煉、栽培等實驗,還著重研究了人在長期失重條件下的反應和變化,宇航員拍攝了4萬多幅地球照片和18萬幅太陽照片,錄製了數十千米長的錄像磁帶,進行了16項生物醫學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