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改善我們共有的家園(1)(2 / 2)

2.岌岌可危的地球

現代人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變自然環境的能力,但在享受科技進步營造的舒適生活環境時,並沒有及時意識到付出的生態代價,結果是人類被迫麵對日趨嚴重的環境汙染和地球生態危機。人與自然環境之間應該是怎樣一種關係?人類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屬品嗎?

對環境與人類之間關係的重新思考是21世紀人類文明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由於人口不斷增加,資源消耗量不斷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業的飛速發展,地球空間相對縮小,人類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的範圍不斷擴大,因此,資源開發利用突破了區域界限和國界,資源配置向國際化和全球性發展,由此而引起了一係列的全球性問題:

(1)全球性環境問題。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特別是人類活動與地球各個圈層(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影響整個地球表層的環境問題,如由於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導致的溫室效應引起全球變暖,會使極地的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麵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沒,同時還會引起海水倒灌,汙染地下水源。與溫室氣體增加相關的還有臭氧層的破壞等。

(2)全球普遍存在的區域環境問題。由於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土地退化、森林濫伐、生物多樣性的損失等,它們的累積效應足以影響全球。如由於土地不合理利用,造成受沙化影響的土地總麵積達20億公頃;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幹旱危害的土地達26億公頃;人類對森林的亂砍濫伐導致大量的物種絕滅,僅在熱帶森林中,每天至少有一種物種正在消失。

(3)點多麵廣的工業汙染問題。由於工業“三廢”(廢渣、廢水、廢氣)所造成的土質、水質和大氣汙染,其累積效應也會影響全球。近幾十年來,由於世界各國排入大氣中的廢氣愈來愈多,酸雨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

(4)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的環境問題。由於地球內部和星球之間的運動所造成的個別突發事件,如火山爆發、特大地震、山體滑坡等,其影響經過多級反饋,逐級放大,最終也影響全球環境。

由於人口膨脹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類對地球影響規模空前加大,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愈來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憂慮和不安。了解和認識全球資源態勢,研究與資源開發相關的全球環境問題,對於實現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沙漠化十分嚴重

在許多國家的曆史上,經濟起飛階段往往伴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汙染增加、公害不斷,原因在於當時這些國家對環境資源急功近利的掠奪式開發。比如倫敦,在英國經濟發展最繁榮的18~19世紀變成了“霧都”,泰晤士河開始黑臭;美國在20世紀初到30年代之間爆發過嚴重的“黑風暴”;日本在20世紀50~70年代先後出現“痛痛病”、“水俁病”等環境汙染造成的大規模公害。發達國家的對策是“先汙染、後治理”,問題暴露之後,在經濟、技術力量和公眾的環境意識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解決發展過程中遺留的環境汙染,但給環境已經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空氣汙染、水源汙染和固體垃圾汙染是環境汙染的三個主要方麵。工業生產所產生的廢氣、廢水和廢渣是環境汙染的主體。在城市中,汽車排放的尾氣是空氣汙染的一個重要汙染源。由於空氣粉塵汙染非常嚴重,有些城市現已成為衛星觀察不到的城市。有些地方的飲用水中有害元素嚴重超標,對人們健康構成威脅。固體垃圾汙染更比比皆是,就連人跡罕至的珠穆朗瑪峰也未能幸免。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科學家最近發現企鵝竟然也感染上了家禽病毒。

毀林開荒、圍湖造田、過度放牧等違背自然規律、破壞生態平衡的做法使我們吃夠了苦頭。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沙漠侵襲等都是人類自己釀就的苦酒。以非洲撒哈拉沙漠為例,由於人為的原因,撒哈拉沙漠的麵積50年來擴大了100多萬平方千米,目前仍在繼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