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宗史 一(1 / 3)

第一章宗史一始遷武家窯

清朝光緒22年,即公元十九世紀1896年,是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第一年。這一時期中國的國情:一是帝國主義對中國資本輸出合法化;二是帝國主義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三是國內連年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這就使得中國處於兵荒馬亂,狼煙四起,民不聊生,任人宰割欺淩的悲慘年代。

這個時候在人文始祖伏羲誕生之地的甘肅省天水地區,形勢和全國一樣,老百姓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和饑寒交迫之中。

當年蟄居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耤口鄉(舊稱關子鎮)南靈村王家小莊的王氏三房頭長子王雲海,雖然是一位普普通通農民,可是卻是一位腦子比較聰明,思想比較活套開化,看問題也比較遠見的農民。在他心裏想象外麵的世界肯定很精彩,一定比自己這裏光明的多。於是下定決心懷著對未來有一種美好憧憬,冒著踩虎尾踏春冰這樣危險,拿起一根扁擔兩隻籮筐,毫不猶豫將兩個兒子王奮武和王順武一頭裝一個,肩擔扁擔吱悠吱悠發出聲音像一支快樂鄉間小曲,伴隨著小曲告別了家裏其他親人離故土,同妻子和兒子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就是這樣冒著生命的危險經數月長途跋涉,沿途乞討,輾轉數地流離轉徙來到甘肅省定西地區,先後落腳於榆中縣韋營鄉武家窯村的莫家岔、撈壩灘、徐家嶺、白馬山灣杏樹莊子等地。這樣幾經周折,最後停下疲憊腳步才定居在武家窯村白馬山灣杏樹莊子,算是結束了奔波的艱難生活。

落腳之後,一家人於是呼就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當時在他思想上認定這樣一個理:那就是說雖然這裏地處偏僻山區,窮山惡水,山大溝深雨水少,山是和尚頭,滿坡雞爪溝,雨水貴如油。但是,這裏是世外桃源其優越條件比較多,比如,首先這裏不受兵荒馬亂擾,人身安全有保障;其次人少地廣博,豐收一年可食數年。所以他從此就堅定信念,下定了決心,發誓要在這一片荒涼貧瘠的土地上,憑借自己勤勞、智慧和勇敢,開墾良田重建家園發家致富,一定要使全家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剛一開始時和妻子、次子王順武三人在這塊土地上開荒種田,讓長子王奮武去當地姓隆的一家人家放羊掙工錢。一年之後召回長子,全家人齊心協力,頭頂烈日,麵朝黃土背朝天,彎腰曲背,吃大苦耐大勞流大汗墾荒種田。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這人說話堅定幹活很紮實,以非凡的智慧和膽魄,白手起家,在不幾年時間裏跌宕起伏,反複磨礪,汗滴灑下,辛勤勞動,終於換來了收獲果實。將一無所有的一個新窮光蛋家,發展成為一家在當地算得上是很好的家庭。終於實現了脫離貧窮的心願,過上了吃得飽穿得暖的好日子。此時已經修建起來了兩處新居,一處在白馬山灣,另一處在武家窯街道北路口。有大小的幾顆窯洞,有幾間土箍窯(箍窯是那裏獨特的地方民居),都非常的適用而且又漂亮好看。整個家園看起來寬敞而又氣派,並且收拾的整整潔潔,幹幹淨淨。這個時候的家境殷實,已有土地百畝,有騾有馬,有牛有驢,羊成群,豬雞滿圈,糧食滿囤,果菜滿園,糧、油、肉自足有餘,家用和農用工具都齊全。兩兒子也都前後相繼娶了媳婦。這時的王雲海非同以前,而是功成名就事業有成兒孫滿堂,日子過得如蜜甜的王雲海了。

這成功的喜悅也讓他此時此刻心裏覺得有些滿足感。於是乎心裏在思謀著,現在已經發家致了富,而且也為王氏家業的以後興旺發達奠定了一定的良好的根基,所以就應該享受享受了。

王雲海“百年”之後,其長子王奮武當家做主。

王奮武原配妻子何氏,因生孩子母子兩不幸雙亡。後來續配娶妻李氏。這續配妻子比前妻更是潑辣能幹,有一雙半大不小的腳,走起路來雷厲風行,幹起活來特別的利索。不僅針線茶飯好,而且農活照樣行家裏手,可以說好比“大力士進鐵匠鋪樣樣拿得起”。可是讓她心裏非常難過,也讓全家人非常遺憾的一件事兒,那就是由於她經常忙於屋內屋外活計,常常忘記給自己一歲多的兒子喂奶,致使兒子生病夭折。後來因自身有病所以然再未生育,這就造成了她終生無親生子女的悲劇。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她這樣一個讓全家人人尊敬,個個愛戴的好人在1950年8月的一個夜晚災難降臨在她頭上,不幸突然命歸西天。那天夜晚正在熟睡中的她,突然被狐狸偷吃雞的雞叫聲驚醒。急忙披件衣服就往外跑,一隻腿剛跨越門檻外,還沒來得及跨出另一隻腿,被突然坍塌的崖麵土打倒在地,並深深埋在下麵。當全家人把她從土中刨出時人已氣絕身亡。對此大家唉聲歎氣,真是好人命短呀!

她過世之後據人們傳說,她生前在家中院子的周圍,四處偷偷埋藏有很多的銀元。但因為我的父母也相繼雙亡,空空的莊子讓給外姓人家住進,所以此錢財有可能被落入了外姓人之手中?對我來說我認為這是天意,說明我兄弟兩沒命得到此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