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1年至今,他作為北京市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員,代表北京市先後參加了第五屆至第八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彙演。在聲樂、器樂等不同項目中,取得三個金獎、三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的好成績。2005年,作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演員,他與千手觀音等節目一起在人民大會堂為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2008年,他參加了殘奧會開幕式的演出,在鳥巢的大舞台上,以合唱《藍色多瑙河》《歡樂頌》,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殘疾人的風采。
在詩歌藝術殿堂圓夢
世界聞名的藝術殿堂法國盧浮宮的三件首席珍寶中有兩寶是殘疾人。其中一寶就是因斷臂而留給人們無限想象空間的維納斯。欣賞著維納斯像,他想:人體的殘缺不等於藝術的殘缺,恰恰相反,形體的殘缺反而會造就藝術之美。永不滿足的小滿也想在藝術界創出超越健全人的成績,自由地翱翔在夢想的天空上,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
他又嚐試著在詩歌朗誦領域探索。2008年,國家一級演員、新版《白毛女》黃世仁的扮演者呂仰平,在為石景山區殘疾人合唱隊輔導時,重點對如何吃透歌曲的表現意境和中心內涵方麵進行了講解。他將葉挺將軍的《囚歌》,用三種不同的音調進行演繹,出現了不同的效果。聽著呂老師的朗誦,他受到了震撼,感受到了詩朗誦的魅力。“它更能表達個人內心感受,更能反映我的心聲。從此後,我喜歡上了朗誦藝術。”
他拜呂老師為師,朗誦了殷之光的《周總理辦公室的燈光》、洪雲老師的《長江之歌》和濮存昕的《相信未來》。呂老師認真地為他輔導,告訴他:朗誦要學會停頓,就像歌有休止符一樣,通過停頓,將句子與段落進行有機的分解,並根據不同文字內容進行語言上的再加工。同時,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朗誦經驗傳授給他,使他的朗誦藝術不斷提升。
為了提高朗誦藝術,他主動承擔了市區殘聯各種聯歡會的主持人,錘煉朗誦藝術,並自己嚐試著寫串詞。2012年,83歲的老母親去世,悲痛之餘,他飽含深情地寫出了《懷念母親》的詩,表達了他對母親的深情,受到家人的讚揚。參加全國殘疾人文藝彙演,他覺得主持詞表達了殘疾人的心聲,就拖著演出的疲憊,連夜整理出了詩歌《生命的激情》。在首鋼一年一度的《月季賞花會》上,他走上舞台,大膽朗誦了《生命的激情》,受到天南地北觀眾的喝彩。
市文化局、市文聯和石景山區人民政府將聯合舉辦第一屆“放飛夢想”北京詩歌朗誦大賽的消息傳來,他有了試一試的強烈衝動,要在這一新平台上向社會各界展示展示我們殘疾人的自強精神風貌。他將這一想法告訴了呂仰平老師,得到了呂老師的讚許。在呂老師的輔導下,他對詩歌《生命的激情》進行了再創作。呂老師一句句地分析作品內涵及技巧上的處理,他將作為一名殘疾人對生命的理解融入作品中,使朗誦漸入佳境。
“如果說生命隻是從春天裏一片發芽的綠葉到秋風中飄落的過程,請讓我來感謝這春風夏雨的引領……其實我和你從來就沒有什麼不同,既然這個世界有坎坷,那一定就需要有人去踏平;曆經磨難的洗禮呀!讓我們去迎接那迎風怒放的生命。”
2013年6月大賽的那一天,當他滿含激情讀完這首詩,區廣電中心的會場裏立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在場的8名評委一致將一等獎的桂冠獎給了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近80歲的著名播音員曹燦老師親自上台為他頒獎。站在台上的他心情激動,淚如雨下,他的夢想實現了!
從2002年開始,他在五裏坨街道的推薦下成為區肢殘協會委員,開始接觸殘疾人。他發現,殘疾人因身體的局限,文體活動比較單調。因此,在區殘聯的支持下,他開始組織殘疾人搞活動,組建石景山區殘疾人合唱團,並親自到市裏請來了中央樂團的李同國老師為大家授課,人員從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五六十人。合唱團成立以來,年年參加石景山區古城之春藝術節,年年獲獎。他還帶領殘疾人合唱團走社區、進工廠、下部隊進行演出,還多次在玉泉路雕塑公園舉辦夏日廣場專場演出,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眾多的掌聲。現在的石景山殘疾人合唱團已被石景山區委文化委員會評選為石景山群眾文化品牌藝術團。
我們願滿運傑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願他和他的肢殘人藝術團隊成就一個個輝煌。
(編輯·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