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遲銳:網絡文玩第一人(1 / 2)

遲銳:網絡文玩第一人

北京青年

作者:韓旭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飛速發展,“夢想”二字便為這個國家的人們常常掛在嘴邊,譬如當今中國人口中的中國夢和一百年前美國人口中的美國夢。人們把希望與欲望統統寄托於夢想,夢想成了奮鬥的圖騰、成功的燈塔,抑或是雲上的樓閣。美國人專門有一個詞語形容成功的追夢者——Self-made man——即以一己之力獲得成功者。美國人非常推崇這樣的人物,把他們作為美國夢的標誌。在中國這樣的人通常稱為“創一代”。同樣的,這個新名詞顯然也要比“富二代”“官二代”“土豪”等高大上很多。

其實“創一代”也好,Self-made man也罷,人們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之所以推崇他們、崇拜他們,一方麵是因為他們頭上璀璨的成功光環,更多的在於他們飽含著人類的可貴精神,從無到有,靠自己的奮鬥功成名就。今天筆者有幸,正好采訪到這麼一位白手起家、創業有成的青年,他就是網絡文玩第一人遲銳。

窮則思變

遲銳打小在北京西花市大雜院裏長大,2002那年,他考上大學建築設計專業。他父親跟他說:“你已經18歲了,以後就是大人了,以前父母給你營造的生活很好,但以後你就得靠自己了。”就這樣父親一次性給遲銳交了5000元的學費後,就再沒給過他一分錢。遲銳回憶上學困難的時候3毛錢一個饅頭,他兩個饅頭過一天,室友看不下去給他打過飯。最慘的時候是2003年“非典”,24塊錢熬過一個月。窮到一文不名時,遲銳找過父親,父親的回答是:“沒錢就休學搬磚去,反正學費也不貴。”

看到這想必很多讀者和我一樣詫異,漫說是北京城裏的孩子,就是北京農村的孩子,也很少有交不起學費的。其實遲銳家裏的經濟條件不錯,父親曾在1993年花12000多塊錢買過一台“486電腦”,遲銳解釋說父親在18歲以後不給他一分錢完全是教育理念的原因。遲銳從小就處於被放養的狀態,兒時連續8年過春節無父母相陪,上學開家長會都是自己給自己開。父母很少管他,18歲上了大學以後索性連生活費和學費都給斷了。

再說2003年“非典”嚴重時期,學校因此停課,遲銳隻能選擇回家。正所謂窮則思變,因為“非典”在家無所事事的遲銳,琢磨著怎麼賺點生活費。恰巧他發現家裏有一台彩屏的諾基亞3650智能手機,他從手機上下載了一些軟件,並開始對互聯網有了一些了解。

慢慢地遲銳對手機、對互聯網產生了興趣,之後他嚐試給中國第一個塞班係統的手機論壇做版主,並給一些手機軟件做漢化和破解工作。除此以外,他還在論壇上賣一些破解的手機卡。這樣在“非典”休學期間,遲銳靠著做版主的工作、賣手機卡的小生意,一個月達到了兩三千塊錢的收入。那會兒學校大學生平均生活費每月在500塊錢左右,遲銳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一對核桃,把文玩帶進網絡

遲銳上大二的時候有一門課叫中國古代建築史,他所在的學習小組要去調研大鍾寺天王殿。遲銳去了後發現天王殿外有許多擺攤的,其中一個攤位賣文玩核桃。遲銳想起他姥姥有一對核桃是祖上傳下來的,不巧被他表哥給摔壞了,想再給姥姥買對新的。這樣遲銳買完後覺得文玩核桃挺有意思,有許多門道和文化在裏麵,於是他又買了一對給自己。

那時遲銳已經有了一定經濟收入,也對文玩產生了興趣,但他發現玩文玩苦於無處交流。他感到這個行業的最大問題是,你不在我這兒買東西,不上當、不交學費我不告訴你這個行業的規矩是什麼,不告訴你怎麼玩,你就不知道文玩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劣的。

遲銳發現這個行業的問題以後,就想解決它。他想到自己在互聯網已經有了一定的資源和人脈基礎,他認為通過互聯網這種新型的社交媒體,或許可以互通有無,打破文玩行業內的障壁,使這個行業的信息從不對等變為對等。恰好遲銳做版主的網站站長送給他一台服務器。遲銳就利用這個服務器,在網上搭建了中國最早的文玩網絡交流論壇——文玩天下。

令遲銳沒想到的是,由於他找到了人們的需要、市場的空白,論壇的發展順風順水,僅兩三周時間就火了起來。至於火到什麼程度,遲銳講了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