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所說的牛包括水牛、家牛(黃牛、奶牛、肉牛)、瘤牛、犛牛等。現在世界上牛的品種達到數百個,牛的總數量有15億頭左右,其中水牛約有1.63億頭,奶牛約有2.32億頭。
(一)奶牛的主要品種和特點
在世界現代奶牛品種中,荷蘭荷斯坦牛占絕對多數,即通常所說的“黑白花奶牛”,全世界約有1億頭以上。凡是奶牛業比較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幾乎都是飼養荷斯坦奶牛,而歐洲以及美國、加拿大、以色列、日本等國家飼養的奶牛,約90%以上是荷斯坦奶牛。此外,娟珊牛、更賽牛、愛爾夏牛、瑞士褐牛、奶用短角牛等品種也有分布,其生產性能較低,數量較少。
荷蘭黑白花牛
荷蘭黑白花牛是荷蘭牛的一支,因產奶量高而聞名於世,原產於荷蘭。荷蘭牛是比較古老的品種,分為三支,其中以黑白花牛為多,故荷蘭牛也稱荷蘭黑白花牛。荷蘭黑白花牛在世界上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引入各國以後,經多年選育,冠以本國的名稱,如美國黑白花牛、德國黑白花牛、日本黑白花牛、中國黑白花牛等。本品種體形高大,性情溫順,毛色多為黑白花,體軀較長。母牛呈三角形,毛細皮薄,富有彈性,骨骼細而結實,後軀較高。
乳房發育良好,大而呈方形。年平均產奶量6828公斤,高者達10000公斤以上,乳脂率3.66%,有的達4%以上,是世界產奶量最高的品種。我國引入荷蘭黑白花牛較早,與當地黃牛雜交,經多年選育,形成了中國黑白花牛。尤其東北和內蒙古地區,黑白花牛分布較廣,其數量也多,成為我國奶牛的生產基地。
娟珊牛
娟珊牛原產於英吉利海峽的娟珊島,以乳脂含量高而著稱,屬中小型奶用品種,在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地有一定飼養。被毛灰褐色,少數為黑褐色。體形較小,骨骼較細,腹部較大,後軀發育好,頭短頸長,麵部清秀,垂皮較大,胸部開闊,是外形非常美觀的奶牛品種。成年公牛體重500~700公斤,母牛350~450公斤。年平均產奶量3295公斤,乳脂率4.9%。乳脂肪球大,適宜製作黃油。由於本品種具有早熟性,飼料報酬高,性情溫順,乳脂率高,曾引入廣西改良桂北黃牛,效果良好。
愛爾夏牛
愛爾夏牛產於英國,屬於中型奶牛,毛色為紅白花(白色居多),體軀較長,胸部發達。母牛後軀發育良好,乳房多呈半圓形,骨骼強健,被毛細短,角長而彎曲,形狀美觀。本品種耐粗飼,適應能力強,繁殖年齡長。年平均產奶量4133公斤,乳脂率3.8%。我國引入較少,多在教學單位存有。
更賽牛
更賽牛產於英國。以抗逆性(抗熱、抗病等)較強而著稱,屬中小型奶牛品種,在歐洲有少量飼養,在非洲等地區也有一定的數量。毛色為橘黃和紅色(身上有白色斑點),頭小額窄,鼻長眼大,角向內上方彎曲。
頸細長,耆甲較寬,背多平直,臀部較寬,四肢健壯,乳房多呈方形。年平均產奶量3488公斤,乳脂率4.48%。本品種成熟早,性情溫和,易於管理;缺點是個體較小,產奶量低,體質較弱,抗病力差,引入我國很少。
瑞士褐牛
瑞士褐牛體格粗壯,為奶和肉兼用牛品種。全身毛色為褐色,鼻、舌為黑色,在鼻鏡四周有一淺色或白色帶,角尖、尾尖及蹄為黑色,角長中等。成年公牛、母牛的體重分別為1000公斤和500~550公斤。
短角牛
我國短角牛毛色主要為紫紅色或紅白花,個別牛全白。其乳房容積大,發育勻稱,體形清秀,耐寒力強,適宜在各種氣候條件下飼養。年平均產奶量3500~3800公斤。在放牧的條件下,年平均產奶量2000~2500公斤。
(二)水牛的特點
水牛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特有的牛。水牛奶營養豐富,脂肪和非脂固形物含量都高於荷斯坦牛奶。印度、巴基斯坦水牛飼養總數占到世界的7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奶用水牛、摩拉牛、尼裏牛等。這些水牛產奶量雖然比不上荷斯坦奶牛,但一個產奶期產量也可達到2000公斤以上,乳脂率和幹物質含量高,且適合全年炎熱的氣候特點以及飼養習慣,成為這些地區很好的特有的奶源。在我國華南、西南地區,也飼養著一定量的奶用水牛,1升水牛奶的價格比普通鮮牛奶價格約高60%,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一條好路子。
除了上述的專門化奶牛品種外,世界上還培育了一些產奶性能相對較好的奶和肉兼用品種。比較著名的如瑞士的西門塔爾牛、我國的三河牛等。西門塔爾牛在許多國家多有飼養,部分用於產奶,亦用於改良地方牛種的肉用性能。此外,在我國青藏高原,也養犛牛用於擠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