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綜述(六)(1 / 3)

農村能源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引言

能源是發展國民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質基礎,農業生產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活動,為人類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質。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0%,如何解決好我國農村中存在的問題,無疑是我們實現四化的重要保證。

目前,我國農村能源與農業生態係統仍麵臨著極其嚴峻的形勢。

首先,農村能源的供應缺口仍很大。能源短缺、消費結構不合理,用能水平低是我國廣大農村普遍存存的問題。1987年農村生產和生活消費的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薪柴、秸稈等生物質能源)達582Mtce,占全國能源總消費量的39%,其中商品能源253Mtce,非商品能源329Mtce。在農村生活用能中,有75%是依靠生物質能,1988年燒掉的薪柴達230Mtce,而當年薪柴的合理采樵量僅為90Mtce。據有關部門估算,即使按最低限度計,我國農村生活用能仍短缺20%,由此可以看出農村能源問題的嚴重性。

其次是農業生態係統。一方麵由於農村能源貧乏,薪柴、草皮過度消耗,導致森林植被大麵積破壞,水土流失加劇,大量秸稈被白白燒掉,不能還田,使土壤有機質減少,造成地力下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另一力麵,現農業已威為高耗錐產業,美國在1901年生產1J熱量的食物量需投入1J商品能源,現在需投入10J。我國80年代以來,隨著農業生產的大發展耗能量急劇增長,據有關專家研究,目前我國糧食作物單位麵積投入的能源,已經超過美國70年代初的水平,這意味著我國已進入高耗能農業時代。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和生態農業建設,扭轉這一趨勢。

二、農村能源與生態農業係統

通俗地講農村能源,即頭農村使片的俄源,它的研究劉象和內霜不僅是農村當地各種自然能源資源的開展和利用,還包括農村地區商品能源的供應、消費和管理。我囤的農村能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包括農村進區商品能源的供應、消費和管理。毅匡的農村能源資源一般包括小煤礦資源、小水電資源、風能資源、海洋能資源、太陽能資源、地熱能資源及生物質能資源(薪柴、秸稈、沼氣等)等。這些資源大都是可再生的能源資源。農村能源係統的特點是:

(1)具有比常規能源更為豐富的資源,其中有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但能源資源分散,能量密度較低。

(2)農村能源毒專換工藝規模小、技術難度低、投資騶度低、建設履勢短,且涉及麵廣,與當地農村的社會經濟條件關係密切。

(3)與農業生態係統關係密切。生物質能源是農祠能源供應寸的豐要資源,約占農村能源消費的70%左右,它一方麵來自於農牧業生產,既可以作燃料,又能作肥料、飼料和工副業生產,因此它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又影響農業生產,應力求在能量循環和物料循環上實現良性循環,另一方麵它來自於林木資源和林業生產,薪柴的過量樵采,將導致森林資源的破壞,使農業生態環境惡化。

生態農業係統是由天然鹽態係統車(變而廖的,當刀耕火種、馴養動物、耕翻土地、栽培植物這些人類的農業勞動,作為人是的控製手段使用於森林、草原湖泊、河流、海洋等天然生態係統時,這些天然望鑫係統轉變成了農業生態係統。隨著勞動工具和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進,農業勞動對農業生態係統的控製程度不斷提高,先是通趔對農業生態係統的結構和環境的某些方麵進行控製,進而通過對動植物遺傳性進行控製,來達到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產量的增長。盡管如此,這種人為控製在農業生態係統中所起的作用,即使在栽培和育種技術有了顯著進步的今天,仍停留在部分控製的地步,在天然生態係統與農業生態係統之間,仍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係,二者在係統的結構與功能和演替與適應上,仍遵循著共同的生態學規律。

三、農村能源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1.農村能源問題是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製約因素

生態農業區別於傳統的“有機農業”和近代的“石油農業”,它的特點和基本任務是。合理利用生物之間的生態關係(包括食物網關係、能流關係、共生關係、相克關係),從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多層性上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利用率,促進物質在生態係統中多層次利用和循環利用,以少量的物質和能量投入取得較為顯著的效益(包括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使農業生產結構合理化(即農、林、牧、副、漁協調發展)最大限度地保持農業生態係統的穩定性、持久性、均衡性的生產力租綜合效益。

在農業生態係統取代天然生態係統以後的一段時間內,由子有天然生態係統長期積累的有機質,還不至於影響物質循環的正常進行。在傳統農業中,由於實行休閑製或輪作製,種植與畜牧相結合,經常施用有機肥,使土壤有機質得到不斷補充,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營養結構的完整性和養分收支平衡,使得農業生態係統的物質循環能在某種程度上年複一年地正常進行。石油農業取代傳統農業後,農產品的生產與消費被分離,種植與畜牧被分離,人類和家畜的排泄物和消費後殘剩的有機物不能回到農業生態係統的土壤中,土壤養分的消耗隻有靠化肥補償,這就完全拆散了原有係統的營養結構.使物質變換中的無機化程度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越來越多的土壤退化成支撐作物生長的簡單介質。在這種情況下,石油農業為了最大限度地維持係統的生產力,就隻有越來越依賴於化肥的大量施用,而化肥的大量使用會破壞土壤微生物相互間的平衡,由於土壤微生物相互間的平衡與係統內的養分平衡是相對應的。因此,微生物相互間的平衡遭到破壞,不僅會引起養分平衡的破壞,還會使土壤傳染性病害和蟲害有增加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