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女性更年期心理(2 / 2)

更年期心理調節要從五方麵著手

1、合理安排個人飲食、鍛煉及作息時間,做到生活有節奏,飲食有規律,運動有時間,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建立有規律的生活製度,飲食、睡眠、學習、工作等都要有規律有節奏,不能有時工作或娛樂至深夜,第二天又不起床,隨意安排一天的生活。飲食起居要有規律,不要暴食狂飲,也不要睡眠不規律。事實表明,規律性的生活對於心理上的平靜和愉悅有著重要作用。除此而外,規律性的生活也有助於某些輕微症狀的消失。

2、加強心理上的自我調節,使自己盡可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做到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精神放鬆,避免心理失衡。以靜製動,保持平和的心理狀態,消除不必要的緊張。要學會製怒,“怒傷肝”,也會給周圍的人帶來不和諧的氛圍,於己於人都不益。還要及時進行心理宣泄。自我勸導,自我解脫,換位思考,舒緩情緒;借助他人進行心理釋放。可以通過家人、朋友、同事等及時說出內心的感受,甚至大哭一場,將內心的鬱悶宣泄出來。清除緊張不安,力求心理穩定。更年期是婦女一生中的一個生理過程,所出現的一些症狀,一般不會持續很久,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會消失,對婦女今後的身心健康不會產生消極影響。保持愉快的心境,盡量使精神豁達開朗。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善於自我疏導。在生活中要盡量避開刺激源,防止不良事情對大腦的刺激。在躲避不了的時候,要運用意誌的力量,轉移注意,把注意力轉向其他事物或其他興趣。且記不要迎著刺激源,那樣會增加更年期的神經失調,帶來說不盡的煩惱。

3、社會和家庭都要重視婦女更年期的心理衛生。單位的領導和同事也應該同情和理解處在更年期的婦女,切不可把更年期的婦女說成是“思想問題”、“無病呻吟”,或者說成是“精神病”等。家庭成員更要理解同情和照顧更年期婦女。家庭是情感的歸宿地,是溫暖的代名詞,如果在家庭中受到冷落,不但對更年期婦女是一種心理創傷,就是對一般人來說,也是不利的。有的家庭成員對更年期婦女在情緒上出現的症狀,例如煩躁、敏感、抑鬱等,經常進行指責,說這是“疑心生暗鬼”,是“無事找事”,是“發神經”等等,缺乏應有的同情和關心。據調查發現,更年期婦女自殺者,大都受到家庭成員的不滿和指責,這種情況不能不引起注意。家庭成員,首先是丈夫和子女應該了解婦女更年期的一些症狀,要體諒婦女更年期的苦衷;要同情、關心、開導更年期婦女,給以必要的照顧,讓其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休息時間;要努力創造一個祥和的家庭氣氛,努力使更年期婦女保持良好的心態。丈夫要充分了解妻子在更年期可能出現的某些現象與問題,多給予安慰、鼓勵和幫助。這些對於更年期婦女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心理安慰。

4、正確看待月經變化與絕經現象,明確認識絕經是卵巢功能的減退表現而非性功能的衰退,不要因此而失去對性的興趣。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如果正好遇上配偶也處於更年期時,夫妻間要互相體貼、安慰,及時溝通,這些有助於夫妻攜手,共同順利度過更年期。

5、更年期婦女要盡可能多的參加社會活動,以開拓生活領域、充實生活內容,更好地維護心理健康,以減輕及避免更年期綜合征的發生與發展。適當的體育鍛煉。體育鍛煉是調節心理的重要方式。例如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跳健身舞、外出旅遊、海濱散步等,都可以給人帶來樂感,對穩定情緒,調節植物神經紊亂極為有益。多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培養樂觀的情緒,既可活躍生活,又可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用多方麵的情趣愛好,來分散更年期出現的各種症狀的注意力,減輕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