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少年公孫龍,在稷下學宮海納百川,直接從道家完全分離了出來,成了名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學思想已經跟道家的哲學思想牽扯很小了,他秉持的是“別同異,離堅白”,與同為名家學者的惠施的“合同異”說正好相反。
但是公孫龍的思想,完全脫離了感性認識,隻強調概念的邏輯分析,具有太過濃厚的形而上學的特色,可說是沒有多大的實際用處。但是在稷下學宮的自由學術環境裏麵,公孫龍還是憑借這一套理論特此,成了“公孫龍子”,成了諸子之一,並且還著有《公孫龍子》一書。
而那個向公孫龍虛心問道的騎驢少年,也跟他一樣來自道教高於道家,但是這個人的名氣和學術,可就被公孫龍更加的厲害更為的著名了,他就是後來者居上的鄒衍,也是諸子之一,冠蓋天下的鄒子!
鄒衍跟所有的稷下學宮的弟子一樣,在那裏不聲不響的勤奮好學,跟淳於髡一般兼收並蓄博采眾長,憑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不但達到了淳於髡海納百川的高度,更是更上層樓,與騶奭一起把陰陽家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讓天下人重新認識到了什麼叫陰陽家!
西周的滅亡,促使人們更多地轉向對天下興亡的思考,很快就打破了【庶人不議】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是【處士橫議】的活躍風氣。在對人、事及社會的廣泛探討中,人們不再崇信【天道】,進而在如何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教化民眾等方麵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學派。
這些學派的創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稱為【諸子】,【百家】則指這些學派,百家的“百”字指的是多,並不是真正的有一百個。這【百家】當中,最有影響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這些學派當中的人物針對一些社會問題四處遊說,推行自己的政治 主張,或著書立說,人們的思想空前活躍,在中國文化史上形成了一個百家爭鳴的空前繁榮的局麵。
諸子百家的學術觀點反映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也隨之形成了不同的學術和文學派別。諸子散文大都觀點鮮明,言辭犀利,感情充沛,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所以諸子百家散文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也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
儒家、法家、兵家、縱橫家等偏向政治軍事與倫理領域,墨家、道家、名家、醫家和農家等偏向自然工藝與邏輯等領域,而禪家、雜家、書畫家等則偏向人文藝術等領域。
但是這諸子百家,必須是先有諸子,然後才有了由這些諸子的學說組成的百家。也就是說百家有什麼家,哪一家有名,哪一家厲害,全都是由這個“子”或者是這些“子”決定的。
比如說在諸子百家中,儒家創始人孔子因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以致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核心內容,對中民民族精神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事實上這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儒家學說隻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精華,也是華夏固有價值係統的一種表現罷了。
諸子百家其實可以略分為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九流十家”。
諸子所以說是政治學派的總稱,是因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
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便是那“詭辯”的名家,也開創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邏輯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