騶衍到了燕國,鼎鼎有名的燕昭王“擁彗先驅”,親自到國境邊界去迎接不說,手裏還拿著清道用的掃把,表示他像鄒衍的學生一樣的為老師開道。等燕昭王把鄒先生接到了自己的王宮以後,“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請求作終於的學生,願意和騶先生門下那些弟子同樣的受業。
並且這燕昭王還特別為騶衍新建一座碣石宮來供養他,常常親自到騶先生所住的地方來聽課,和一般學生對待騶老師同樣的恭敬。鄒衍之所以來燕國,還真不是衝著這榮華富貴來的,他是為了齊國的安危來的,因為這燕國招賢納士的目的,就是要謀求齊國!
為了達到這個宏偉的目標,燕昭王招賢納士,為一個普通的學郭隗修築宮殿以師禮待之,以此作為他求賢如渴尊賢重道的榜樣。而郭隗給燕昭王出的這個主意也確實奏效了,蘇子聞之,從周歸燕;鄒衍聞之,從齊歸燕;樂毅聞之,從趙歸燕,屈景聞之,從楚歸燕??????
鄒衍為了能讓燕昭王信服自己,聽自己的話,很是做了幾件驚世駭俗的事情。
當時燕國有一個山穀,所有人都知道這山穀裏麵的地很肥沃很適合種莊稼,當時這山穀的氣溫太低,所以種什麼也不行,大家眼睜睜的看著這麼好的一塊地卻隻能閑置,都很是可惜卻無可奈何。
鄒子聽說這事情以後,來到這個山穀觀察了幾天,砍伐周圍山上的樹木,挖掘一側山壁的土石,修築搭建了一座龐大的法壇,在眾目睽睽之下聚氣升溫,然後告訴大家在山穀中種植黍穀,一定會大豐收的。但是與此同時,鄒衍也再三交代,讓大家一定要保持他修建的這座龐大法壇,周圍的幹淨整潔。
無比神奇的是,正如鄒衍所說,這個神奇的山穀當年就迎來了讓人無法想象的大豐收!這就是鄒衍吹律的傳說了。
鄒衍吹律之後,冰消雪化、樹葉綠了、花兒開了,跟著整個漁陽大地也變暖了。鄒衍離開漁陽之後,百姓懷念他,便把他吹律的小山定名為黍穀山,並且還在山上建了祠立了碑,碑上寫【鄒衍吹律舊地】,更重要的是,人們還在“衍”字的下麵迭刻了一個“子”字,表示敬意。
但是鄒衍的努力並沒有換來他想象中的結果,就在鄒衍的眼皮子底下,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韓、趙、魏聯合伐齊。
齊是鄒衍的家鄉,所以他以此為借口沒有參加這場戰爭。燕昭王死後,由惠王繼位;惠王與昭王不同,對於先朝舊臣並不那麼信任,聽信讒言直接把鄒衍逮捕下獄了。鄒衍功敗垂成徹底絕望,出獄後,哀莫大於心死的他仰天而哭,五月的天氣竟然為之下了一場大霜。
事實勝於雄辯,鄒衍的這套學說,在實際驗證中完敗了。但是蠻荒心卻對不敗說,鄒衍的這些理論,是中國上古理論物理科學的內涵,也是上古科學的哲學內涵,很少值得深入的研究,讓不敗千萬不要隨便輕視。
雖然騶衍本人的本意,也不過是深深的感到了齊國的危機,為了有所貢獻,希望改變時代,這才推出了這一套玄之又玄的學術出來。按照他內心深處的想法,最後還是要歸乎人倫道義的,這些談陰陽、說玄妙的學術,不過是為了建立自己的聲望,也好爭取到什麼發言權罷了。
鄒衍是陰陽家的代表,所以他以陰陽家的學說為基礎,融合傳統的五行和陰陽理論,提出了“五行生勝”的理論,並且還創造了那個更為著名的“五德終始”說。鄒衍認為五德之次,從所不勝,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