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死亡穀的生命—沙漠動物(1 / 2)

1.沙漠之舟——駱駝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時,主要的運輸工具就是駱駝。因此我國古代的經濟繁榮其功不可沒的便是駱駝。沙漠中除了漫漫黃沙,有一沙漠景致必不可缺,便是駝影。駱駝是偶蹄目駱駝科駱駝屬兩種大型反芻哺乳動物的統稱。駱駝有兩種,有一個駝峰的單峰駱駝和兩個駝峰的雙峰駱駝。單峰駱駝比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運貨,也能馱人。雙峰駱駝四肢粗短,更適合在沙礫和雪地上行走。駱駝和其他動物不一樣,特別耐饑耐渴。人們能騎著駱駝橫穿沙漠,所以駱駝有著“沙漠之舟”的美稱。駱駝的駝峰裏儲存著脂肪,這些脂肪在駱駝得不到食物的時候,能夠分解成駱駝身體所需要的養分,供駱駝生存需要。另外,駱駝的胃裏有許多瓶子形狀的小泡泡,那是駱駝儲存水的地方,這些“瓶子”裏的水使駱駝即使幾天不喝水,也不會有生命危險。

駱駝的耳朵裏有毛,能阻擋風沙進入;駱駝有雙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可防止風沙進入眼睛;駱駝的鼻翼還能自由關閉。可以抗禦風沙的侵襲,腳掌扁平,且下麵有又厚又軟的肉墊子,便於在沙中行走,皮毛厚實抗寒,對保持體溫極為有利,有利於抵禦沙漠的冬季。駱駝熟悉沙漠裏的氣候,風沙來襲時,它立刻跪下,可使人們預先做好準備,走得很慢,但所馱東西很多。是沙漠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1000萬年前,駱駝生活在北美洲,其遠祖越過白令海峽到達亞洲和非洲,並化成雙峰駝和人類馴養的單峰駝。駝峰是駱駝的營養物質的儲存室,可儲存40公斤的脂肪,能在10分鍾內喝下100多升水,同時排汗稀少,可在沙漠中堅持8天不喝水也不會渴死。雙峰駝交配期在1~2月,單峰駝則在雨季,這時雄性變得好鬥。單峰駝孕期12月,雙峰駝13月,哺乳期3~4個月。幼駱駝出生就很強壯,一天就能跟著母親到處跑,雙峰駝喜結小群,可吃任何植物,春秋分別在分布區南北遷徙。野生駱駝十分稀少,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駱駝適宜於沙漠中的行走,因此是沙漠邊緣的國家和地區的重要交通工具。駱駝種類數目稀少,存活期較長,生命力也較頑強。用於家畜的單峰駝主要見於蘇丹,索馬裏,印度及附近的國家,南非,納米比亞和博茨瓦納。

傳統理論認為駱駝的祖先於4500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是種體型巨大、沒有腳趾的大型哺乳動物,後因自然環境的改變,在大約300萬年前橫渡至亞洲和非洲。為適應當地氣候環境,自身演化成現今的腳趾和駝峰。但是根據路透社報道,近期在敘利亞中部發現的未知巨型單峰駝被認為生活在距今10萬年前,令科學家重新審視現代駱駝的起源學說。

據科學探測,單峰駝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約1300萬年,但野生物種已瀕於滅絕。雙峰駝曾經分布廣泛,目前全世界總量約為1400萬,主要為家畜。現在估計約有1000隻野生雙峰駝生活在戈壁灘,以及少量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哈薩克斯坦。

澳大利亞中部有多至70萬頭野生化駱駝,它們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被引進作為運輸用途的駱駝後代。美國西部有存活至20世紀的少量單峰和雙峰駝,它們是從土耳其引進的。另外有23隻雙峰駝在淘金熱期間引進到了加拿大。

雙峰駝有兩個駝峰,是適合寒冷氣候的動物。而單峰駝隻有一個駝峰,更適於沙漠生活。兩者的混血體型比兩種駱駝都大,有一個駝峰,善於馱物。雌性混血可以與雄性雙峰駝交配並產子。在哈薩克斯坦可以見到這樣的混血駱駝。人為造成的駱駝與大羊駝的混血成為卡馬,科學家想通過試驗了解兩個物種的相似程度。單峰駝重量是大羊駝的6倍,因此需要通過人工受精使雌性駱駝受孕。而雌性單峰駱駝受孕沒有試驗成功。混血種體型甚至比大羊駝更小,有類似駱駝的短耳朵和長尾,沒有駝峰,有類似大羊駝的分趾,而不是駱駝的大腳掌。

(1)駱駝的駝峰裏是什麼?

許多人認識駱駝之所以耐渴是因為其駝峰內可儲存大量的水分或“固態水”來維持其體內的耗水平衡。經實驗解析,駝峰中儲存的是沉積脂肪,不是一個水袋,而脂肪被氧化分解後的代謝水可供駱駝生命活動的需要。體內脂肪的氧化反應和肺部失水與脂肪代謝水相一致的事實說明,駝峰根本就起不到固態水儲存器的作用,而隻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儲存庫,它為駱駝在沙漠中長途跋涉提供了能量消耗的物質保障。

駱駝的胃被肌肉塊分割成若幹個盲囊即所謂的“水囊”。有人認為駱駝一次性飲水後胃中儲存了許多水才不會感到口渴。而實際上那些水囊,隻能保存5~6升水,而且其中混雜著發酵飼料,呈一種黏稠的綠色汁液。這些綠汁中含鹽分的濃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駱駝很難利用其胃裏的水。而且水囊並不能有效地與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開,也因為太小不能構成確有實效的貯水器。從解剖觀察,除了駝峰和胃以外,再沒有可供貯水的專門器官。因此可斷定,駱駝沒有貯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