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的用途
說起人工增雨的用途,那可真是太多了。
人工增雨的第一種用途,是抗旱解渴。幹旱人類麵臨的主要自然災害,大旱發生時,往往數月滴雨不下,赤地千裏。在這種情況下,增雨作業人員抓住稍縱即逝的天氣條件,通過開展增雨作業,迫使“吝嗇”的老天降下甘霖,從而緩解旱情。
人工增雨的第二種用途,是消除汙染。隨著現代城鎮工業化的發展,人類居住的城市汙染越來越嚴重,空氣質量也越來越差。如何才能讓大家呼吸到清新的空氣呢?專家們想出了一個特別實用的招數:利用人工增雨增加城市降雨,從而消除汙染。
這一招還真靈,通過常年增雨“洗天”,許多大城市的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老百姓的身體也越來越健康了。
人工增雨的第三種用途,是森林滅火。每年冬春季節天氣幹燥,是森林火災的高發時期。這時期的森林一旦著火,撲打起來十分困難。怎麼辦?專家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利用人工增雨,請老天爺幫助撲滅森林大火。
除了上述幾種用途外,人工增雨還有許多好處,比如增雨可以增加水庫蓄水量,緩解枯水期電力不足的困難。同時,在利用高射炮、火箭增雨作業時,發射上天的炮彈、火箭彈還可阻止冰雹生成,使人類免受冰雹的危害呢!
神山擋雨之謎
僅僅一山之隔,山前山後的氣候和地貌卻迥然不同;隻隔著一個小山峰,但山前大雨,山後卻晴空萬裏……你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嗎?
神奇的“神山擋雨”
在中國西南的漢源縣與滎經縣交界處,有一座叫泥巴山的大山,山峰海拔3000多米。炎炎夏日,泥巴山北麵山麓下的泗坪鄉經常遭大雨肆虐,積水四溢,而南麵半山腰另一個叫清溪的地方卻晴空朗朗,滴雨全無,塵灰飛揚。
人們乘車翻越泥巴山,常常會看到十分有趣的一幕現象:
車行駛至泗坪鄉一帶時,天空黑雲翻滾,驚雷震天,轉瞬之間,豆大的雨粒劈裏啪啦地砸下來。一路冒雨前行,越往山上走,雨粒越稀,降雨強度越小。當走到清溪鎮境內時,雨粒不見了,太陽從雲層中鑽出來,火辣辣地照耀著大地,地麵幹得塵灰飛揚,連一滴雨的影子都見不著。此時回望山下,泗坪鄉仍然籠罩在嘩嘩大雨之中,轟隆隆的雷聲不時傳來,令人十分驚異。有人因此將泥巴山稱為神山,將這種現象說成是“神山擋雨”。
為什麼會出現一山之隔降雨卻相差殊異的現象呢?氣象專家解析,這是降雨的性質和特殊的地理環境共同造就的:生成暴雨的重要條件,一要有充沛的水汽,二要有強有力的動力抬升作用,當暴雨雲團遇到山脈的阻擋時,其迎風坡就會給暖濕氣流以很強的抬升作用,從而凝結成雨粒降到地麵,而雲團一旦越過山脈後,氣流會迅速下沉,雲中的水滴因增溫而蒸發掉,不易凝結成雨,所以降雨就會馬上減弱甚至停止。泥巴山的北麵即泗坪一帶水汽充沛,而且處於迎風坡,所以翻山雲團常在此降下大量雨水,而南麵的清溪一帶因處於背風坡,不但鮮有雨水光臨,而且還會受翻山氣流下沉增溫的影響,常遭幹熱風的襲擾,使得當地的氣候變得十分幹熱。
一山之隔兩重天
但“山高萬丈”,而且還因地形複雜奇特,造就了諸多的氣象景觀,其中,“一山之隔兩重天”的奇特景色令人歎為觀止。
如果沿著川藏公路翻越二郎山,你就會驚奇地發現,僅僅一山之隔,東坡和西坡的氣候、地貌、植被、土壤等卻天差地別。
在東坡的山麓下,隻見公路兩旁草木葳蕤豐茂,原始森林鬱鬱蔥蔥、茫無際涯,近處青綠蒼翠欲滴,溪流純白如銀,水聲潺潺,入春後,更顯山花爛漫,處處鳥語花香——這裏的景色可謂妖嬈迷人,可氣候卻實在不敢恭維,不是霪雨霏霏,就是白霧迷茫。
當汽車一翻過埡口,開始下坡後,呈現在眼前的卻又是另一番天地:藍天無垠,豔陽朗照,朵朵浮雲潔白無瑕,空氣透明清新,放眼能看到前方聳入雲端的冰山雪峰,俯視腳下的大地,則見高低不平的黃土地上一片荒涼蕭瑟,這裏群山裸露,土丘寸草不生,而且氣候異常幹燥,熱風勁吹,溪水斷流——誰能想到,僅僅一山之隔,東坡和西坡的氣候差異卻如此之大,難怪當地有這樣的諺語:“過一山,另一天”、“一山之隔兩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