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特殊的氣候差異呢?氣象專家分析,這跟它複雜而奇特的地形條件有關。二郎山的山體呈有秩序的南北走向,這使它的東坡處於迎風麵,大量的暖濕氣流在這裏因抬升作用而凝結成雨滴下降,因此東坡雨水偏多;西坡因高大山體阻擋,暖濕氣流在跨越時幾乎喪失殆盡,再加上西坡一帶地形閉塞,氣溫較高,蒸發旺盛,很難形雲成雨,因而西坡一帶的氣候幹燥、少雨。
奇特的“陰陽界”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唐代大詩人杜甫詩中所提到的西嶺雪山,也是一個典型的一山之隔兩重天景觀。
西嶺雪山距成都市區95千米,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內數百座峰頂終年白雪皚皚、晶瑩閃耀,晴日在成都市區清晰可見。景區的奇山異水在大自然的長期雕琢下,形成了“九瀑一線天”、“飛泉洞”等10餘處景點,其中的絕妙景點“陰陽界”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陰陽界”一帶海拔3000餘米,山體逶迤千米,呈南北走向,似一條長龍橫臥在西嶺雪山大雪塘東側,在川西山地間蜿蜒盤旋。放眼望去,山間嶙嶙的白雲岩,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爍,耀人眼目。山體壯觀奇特,而山巔兩側的天氣更是令人叫絕:山的西麵,豔陽高照,晴空萬裏,萬象爭榮,生機蓬勃;而山的東邊,晦氣彌空,若明若暗,混混沌沌。佇立留神,會看到東邊山體下的萬丈深淵不時冒出一團黑霧,飛速升騰擴散,隨即亂雲飛渡,陰霾狂舞,毛毛細雨或大滴陣雨隨之而來。而不管東邊的天氣如何驟變,西麵的天空始終晴朗高遠,豔陽四溢,雲淡天高。如果刻意觀察,甚至會看到西麵有一股光亮、溫熱而蓬勃的氣流循著白沙崗走向排成長陣升騰,而東麵也有一股晦暗、陰濕而狂浪的氣流上升。兩脈氣流升騰在山巔上空,列陣抗衡、抗壓,乃至搏鬥,出現了奇妙的光影,彩虹橫跨山巔兩側,橫貫南北,令人驚歎叫絕。
西嶺雪山之所以出現奇特的“陰陽界”現象,與山體的高大和山形的排列走向密切相關:山體高大,使得東麵四川盆地內的暖濕氣流無法逾越,而西麵青藏高原的幹冷空氣也被擋在了山的另一側,兩股氣流因山體的阻隔而無法“會師”,隻能遙遙相對,各自為政;山體呈有秩序的南北走向,使得其東麵的山坡處於迎風麵,盆地內的大量暖濕氣流在這裏因抬升作用而凝結成雨滴下降,因此東麵一帶常雲霧繚繞,天氣變化莫測,雨雹無常;西坡因高大山體阻擋,暖濕氣流在跨越時幾乎喪失殆盡,而且過山後的溫度也較高,導致剩餘的水汽蒸發,很難形雲成雨,從而形成了奇特的“陰陽界”。
東邊日出西邊雨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是一首我國古代描寫兒女情長的詩,但在現實之中,這種“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天氣並不鮮見。
神秘的雨線
咱們先來看一個故事:從前有一書生進京趕考,中午時分行至一個村莊,見村民正在揚麥打場,並利用當空烈日翻曬存麥。
此時雷聲隱隱,天邊的黑色雲團迅速發展壯大。書生不禁失聲叫道:“大雨即至,你們還不趕快收麥?”一村民回道:“我們早就知道午後大雨將臨,但它隻到前麵即止,不會降至麥場。”書生哪裏肯信,為看個究竟,他幹脆就地而坐,細看雲天。果然不到一個時辰,嘩嘩大雨鋪天蓋地而來,但隻到曬場前便停了,麥場滴雨未沾。書生驚訝不已,感歎道:“真乃神奇也!”
這種現象,可以說是“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典型。現實之中,我們經常可以在高速路上看到這樣的景象:同一條高速路上,路的一麵幹爽潔淨,天空不見一絲雨星;而另一麵卻路麵濕濘,天上霪雨紛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如果你乘車從全國聞名的“雨城”雅安出發,天空經常愁雲籠罩,千絲萬縷的雨線飄舞不斷,地麵雨水積聚,光亮一片。
汽車沿著成雅高速公路向東北方向行駛,經過名山縣,駛到與之接壤的蒲江縣石象湖一帶時,路麵突然變得幹燥了,這時你抬頭望向天空,發現天上雲淡風輕,根本就未下雨。同一條高速路上,一端濕,一端幹,令人十分驚奇。而有時從成都到雅安,這種景象又完全相反:成都方向下雨,而雅安卻無一點雨絲。
據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氣流的相互作用。而這條神秘的雨水分界線,便是這種作用的產物。專家介紹,名山縣是蒙頂茶的故鄉,全縣降水豐沛,草木茂盛,境內的蒙頂山素有“雨城天漏,中心蒙頂”之美譽。而蒲江縣境內也是雲豐雨盈,充沛的雨水造就了鬱鬱蔥蔥、自然環境極好的生態蒲江。雖然“雨神”格外垂青兩縣,但在蒲江縣境內,自然分布著一些南北向的山丘,這些山丘和東西相向的山體一起,構成了獨特的地理地形,使氣流的流動發生了變化:從雅安方向流來的暖濕氣流,受山體的阻擋,一般在名山縣境內便因抬升而凝結下雨,所以名山縣境內有雨,而蒲江縣無雨;而從成都方向過來的小股暖濕氣流,也多在蒲江縣境內便因地形抬升而凝結成雨下落,造成蒲江縣有雨,名山縣無雨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