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雨城”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其地處內陸,在水汽不如沿海充沛的條件下,每年卻降下了比沿海許多地方多得多的雨水。雅安多雨,還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夜雨多。
雅安的雨有70%以上發生在夜間,很多時候雨從入夜開始飄落,天明即雲散雨收;二是暴雨多。暴雨一般在夏季發生,年均暴雨次數在8次左右,最多年份達到15次。
雅雨孕育一方水土
多雨,淘洗出了雅安山清水秀、風光明媚的奇異景致。外地人一進入雅安境內,便見群山蔥蔥鬱鬱,處處青綠滴翠,旖旎多姿;大小河流碧水長淌,秀媚無限。
雅安的雨還下出了蜚聲全國的“三絕”雅雨、雅魚和雅女。
最美的雅魚佳肴,當屬“砂鍋雅魚”魚端上桌,一道香味撲鼻而來,令人垂涎三尺,胃口大開。挾起一塊魚肉送入口中,頓感滿口生津,唇齒留香。吃過雅魚,站在大街上看來來往往的雅女:個個身材高挑窈窕,膚色白淨細膩,且娥眉美目,說話柔聲細氣,觀之賞心悅目。迷戀間,天空倏地又被灰白的雲層遮擋起來,紛紛揚揚的雨絲不期而降。在雨中,仰看萬千絲絛直垂臉麵,肌膚清涼,舒暢無比。
從因果關係來說,是雅雨造就了雅魚和雅女。氣象專家解釋,因為雨多,所以雅安的河流眾多,水質很好,像流經雅安市區的青衣江和周公河,除汛期下暴雨漲水外,其他季節基本上都保持著一定水位,而且水質純淨,因此生活在這裏的魚肉質細嫩,鮮美異常;同樣因為陰雨多,雅安的日照相對較少,空氣濕潤,對人的肌膚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因此雅女膚色白。
雅雨不僅造就了雅魚和雅女,而且還使雅安生長的茶葉頗有名氣。有一副對聯人人皆知:“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
講的便是蒙頂茶天下聞名。據史載,幾千年前的茶祖吳理真,便是看中了雅安這塊多雨之地,在蒙頂山潛心種植茶葉,成為種茶始祖。
揭開“天漏”之謎
那麼,雨城何以“天漏”呢?
在雅安,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上古時天被蒼龍撞破,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當別處都已補全,僅剩雅安一方天空時,女媧筋疲力盡。她勉強托起最後一塊五彩石飛臨雅安上空,幾番努力,終因勞累過度墜於雅安地界,嘔血而亡。從此雅安便被霪雨籠罩,而女媧也化為雅安的一座山峰,悵恨地守望在碧波翻卷的青衣江邊。
傳說雖不可信,雅安人對女媧卻是尊崇有加。雅安市的音樂廣場旁邊,矗立著女媧補天的石雕像:女媧雙手托石,仰望天穹,一副即將飛升補天的姿勢。“女媧雖然沒有把雅安的天空補好,但她為補天吐血而死,所以雅安人永遠把她當成雨城的守護神。”一位上了歲數的雅安人如是說。
傳說歸傳說,雨城“天漏”,其實是由雅安自身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造就的。據專家分析,雅安的西側,是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而東麵則是平疇千裏的四川盆地,雅安處於這兩種天壤之別的地貌環境之間,常受高原下沉氣流和盆地暖濕氣流的交互影響,再加上從印度洋來的南支西風挾帶大量暖濕氣流,常被迫繞高原東移進入雅安境內,這幾種氣流相互作用,致使雅安不但雨日多、雨時長,而且雨量大。從地圖上,確實可以清楚地看到雅安處在高原和盆地的夾縫之間,即使是外行也能想象到:一旦高原和盆地上空的氣流有什麼“風吹草動”,雅安都會飽受降雨之苦。
雨城“天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雅安別具一格的地理形狀。氣象專家指出,隻要看雅安四周的山脈就不難發現,雅安好像是一個受氣的小媳婦,其人身自由完全被“丈夫”和“公婆”控製了:它的西麵是高大雄峻的二郎山,好比是它的丈夫;西北方是險峻的夾金山,南部有大相嶺橫亙相向,這兩座山恰似它的“公婆”;隻有東麵一個出口,可以供它自由活動。這三座大山構成“喇叭”地形,造成東來暖濕氣流隻能進不能出,一到夜間,四周山上的冷氣流下沉,冷暖氣流一經交彙,雅安這一受氣的“小媳婦”就隻能以淚洗麵,下起淅淅瀝瀝的雨來了,這同時也是雅安為何夜雨較多的原因。此外,專家還指出:
雨城“天漏”需要大量的暖濕水汽,從大氣環流形勢分析,為雅安輸送水汽的大氣環流有太平洋副高和偏南氣流。有它們的幫助,雅安的天空因此長漏不休。
雨城“天漏”,可以說是因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獨特地理環境形成的,隻是,類似雅安這樣的地理環境,在全球獨一無二。
所以,“雨城”之名也隻能非雅安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