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縣電業局籌建於1969年,1973年收歸係統管理。至1993年底,全局擁有固定資產淨值1164.1萬元。年最大用電量突破1.7億千瓦時。1993年完成稅金額291.7萬元,實現利潤294.8萬元。到目前為止,全縣供電網絡布局合理,供電可靠,基本形成了以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為樞紐,以35千伏輸變電為框架,以10千伏配電為主供方式的小區域供電格局。
我局電力事業的快速發展,為全縣工農業生產及地方經濟的騰飛做出了貢獻,受到了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的一致好評,連續七年被評為先進單位。1990年被授予地級雙文明單位。1991年在全國開展的電力為農業、為農民、為農村經濟服務的“三為”活動中,翼城局首批被原能源部授予“三為服務達標先進單位”。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凝聚著全局幹部職工的智慧與心血,並將永遠載入我縣電力事業發展的史冊。
然而,電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是全社會公益服務性行業。電力事業的發展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由於我局20年一貫製,始終沿襲的是一套統收統支、直供直管的經營模式。如果說,這種計劃經濟下的管理模式,在過去的年月還能做出貢獻的話,那麼,在改革開放,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昔日的管理模式已越來越與之不相適應。這是因為計劃經濟條件下所形成的雙軌製管理模式,存在以下五個方麵的弊端:
1.直供直管模式,由於對基層企業綁得過緊,統得過死,使基層企業既不具備法人地位,又不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營實體。所以企業外部無壓力,內部無動力,當然,就難以形成活力。
2.直供直管模式,由於長期執行收支兩條線,既統收統支雙軌製,所以幹部職工自上而下養成了飯來張口,錢來張手的懶漢思想。這種經營環境,必然導致企業職工不創新、不進取,坐、等、靠、要,滿足現狀的心態。
3.直供直管模式,由於對勞動人事製度統得過死,因此,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一是無杈進行招賢;二是難以實現獎懲兌現,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幹好幹壞一個樣、庸人能人一樣上崗的僵化的管理局麵。
4.直供直管模式,短期行為嚴重。由於上述管理模式既缺乏“四自功能”,又無競爭、激勵機製,因而從企業的領導到每個員工都嚴重地存在短期行為。多為眼前利益和完成任務而拚人力,拚設備。很少關注企業的遠景規劃和發展後勁,使企業長期處於惡性循環中。
5.直供直管模式,缺乏風險、競爭和憂患意識。由於電力是緊缺商品,且占有賣方市場,因而在短期內無經營倒閉的風險;二是電力工業是區域性壟斷行業,在本區域內,至少目前尚無競爭對手,因而又無競爭風險。上述情況造成了電力企業長期缺乏風險、競爭和憂患意識。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電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必然會被推向市場。電力企業為盡快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必須改革現行的管理體製。
縣級供電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究竟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地發揮企業的經營效益,這個問題,一直是農電係統廣大幹部職工關心的問題。就全國而言,目前管理模式種類繁多。除山西的直供直管外,還有躉售轉供的、內部躉售的、內部承包的等。由於各基層單位的情況差異較大,因而管理模式不便強求統一,應視自己的情況而定。就翼城局和大多數基層企業的管理現狀而言,我認為選擇主管部門宏觀控製下的躉售轉供電管理體製較為適宜。
一、躉售轉供電管理體製,能夠從根本上打破沿襲多年的雙軌製管理模式,把直供直管的縣級農電企業,真正變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營實體
直供直管改賓售後,由於企業的經營管理體製發生變化,原有的大鍋飯管理模式被打破,隨之而來的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這種經營機製的根本性轉變,必然在企業的外部形成巨大的壓力,在企業內部形成強大的動力,從而轉化為企業快速運轉的活力。
二、企業實行躉售轉供後,有利於強化基礎管理,有利於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效益
企業實行躉售後,要追求最佳效益,就必然要強化基礎管理,強化健全以責任製為核
心的各項行之有效的管理製度。隻有企業的基礎管理紮實了,現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才能得到同步提高。
三、企業實行躉售後,有利於農電管理方針的貫徹落實
農電企業是一個設備型企業,同時又是技術、資金高度密集型企業。由於農電設備長期存在著陳舊、老化以及技術落後的狀況,因而必須堅持“以科學管理為基礎,以技術進步為前提,以安全生產為中心,以降損節能和提高經濟效益為重點”的管理方針。企業實行躉售後,隻有認真貫徹上述方針,企業才能真正發揮其“四自功能”,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立於不敗之地。
四、企業實行躉售後,有利於強化勞動管理,有利於人才的脫穎而出
企業實行躉售後,由於企業自主經營,企業的經營者有了獎懲權和人事任免權,這樣,在企業員工中,強化了激勵機製和勞動管理,從而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得其所。
五、企業實行躉售後,有利於拓寬融資渠道,有利於電力事業的發展和集資辦電
企業自主經營後,從企業領導到地方政府都徹底擺脫了短期行為和坐、等、靠、要的依賴思想。企業要生存,必然要抓遠景規劃和發展後勁。地方經濟要發展,各級政府則必然要把電力先行擺進自己的議事日程。這樣,兩個積極性都有了,集資辦電就落到了實處。
綜上所述,躉售轉供電管理體製的推行,將會給基層企業帶來勃勃生機。當然,任何一種管理模式都不可能盡善盡美,躉售轉供電管理模式盡管有上述諸多有利因素,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實行直售後,很可能會出現政府部門幹預過多和人員增長過快等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在工作過程中逐步解決和完善;二是通過主管部門宏觀控製,達到限製人員增長過快的目的。
管理體製的改革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各級主管部門應轉變觀念,痛下決心,誠心誠意為基層企業鬆綁放權,這樣,改變基層電力企業落後麵貌的日子將指日可待。
試論旗(縣)農電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