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搞活農電企業管理之我見(3 / 3)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縣電力事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由於我局是係統內直供直管供電企業,多年來在計劃經濟體製的模式下,隻作為車間班組,單純進行生產運行管理,內部經濟指標考核,財務上收支兩條線,統收統支,從實際上看並未真實反映本局的經營成果和效益。企業內部鐵飯碗、大鍋飯、平均主義還較嚴重。1993年,省、地電業局深化改革,轉換機製,對縣局實行了內部利潤承包、指標考核、超利分成、虧損受罰的管理辦法,給基層供電企業注入了活力,較大地調動了全局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局全麵超額完成了各項承包任務。利潤超計劃67萬元,其中本局盈利33.5萬元。同時為適應全縣經濟上新台階對電力的需要,取得縣政府支持,集資280萬元,完成了兩個11.0千伏變電站增容改造工程,初步改善了全縣的供電條件。

一年來的實踐,表明直供直管縣局是有活力的,隻要係統內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切實全麵實行內部經營承包責任製,切實轉換經營機製,逐步建立縣級供電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改造、自我發展機製,就能逐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更好地發揮縣級農電企並的經濟效益。

一、目前直供直管供電企業存在的一些問題

1.直供直管縣局體製是高度的計劃經濟模式,基層縣局背靠省、地電業局、電力網,實行幾十年一貫製的統收統支的雙軌製,嚴重缺乏自主權,缺乏必要的活力。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麵對著千變萬化的社會及市場,企業的體製已很難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不改革很難提高自身和社會的效益。

2.目前縣級供電企業設備陳舊落後,網架結構薄弱,生產條件和生活設施差,嚴重滯後社會經濟發展對電力的要求。而電力企業內部統得過死,縣級供電企並連應該得到的大修折舊等費用也不能如數得到。資金嚴重短缺,融資渠道不暢,這種缺乏發展後勁,缺乏自我改造、自我發展能力的局麵,不改革,是難以改變的。

3.電力係統的壟斷性,促使直供直管縣局缺乏競爭意識,缺乏危機感。盡管目前已實行了“三改”,但仍存在著“平均主義”、“旱澇保收”、“大鍋飯”現象,難以調動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和全麵提高職工素質,從而製約了企業的發展。

二、加大改革力度,增強企業活力

要解決上述問題,使企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抓住當前有利時機,采取更大膽、有力的改革開放措施,以推動縣級供電企業的發展。

1.切實搞好“三項”製度的綜合配套改革,真正建立起競爭機製。推動勞動、人事、工資製度改革,實行合理勞動組合、全員勞動合同製;管理職務、專業技術職務實行聘任製,打破幹部、工人、技術人員界限,競爭上崗,能上能下;工資分配實行崗位技能工資為主的內部分配製度。一切企業人員,通過“應知”,“應會”和工作實績考核,持證上崗。切實把職工工資和企業經濟效益,個人勞動貢獻與生產實績掛鉤,真正調動企業內部職工的積極性,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切實可行的競爭機製。

2.健全內部經營承包責任製。縣級供電企業是電力係統重要組成部分,是電力生產經營的重要環節,作為電力係統的子係統,也存在著自己的投入和產出;存在著輸入輸出的經濟效益問題。要徹底破除省局才是獨立企業的傳統觀念。按照《條例》的要求,上級機關在計劃、財務、基建、生產、經營等方麵要給縣局更多的權力。在直供直管體製不變的情況下,按照分級管理,層層負責,責權一致的原則,完善內部承包責任製。如利潤承包,應包死基數,溜利多盈,不足自負的辦法,使企業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逐步形成具有自我發展能力的經濟實體。

3.內部實行向縣級供電企業傾斜的優惠政策,增加縣級供電企業的收入:

(1)利用縣級供電企業相對的人才、技術和管理優勢,允許縣局與專線供電的用戶簽訂保電及代管維護協議,合理收取費用,增加縣局收入。

(2)按規定核收超產自銷電量電費,超收部分盈入縣局,作為利潤收入。

(3)縣局普查增收,節能降損。多供少損電量收入應盈入縣局,並自行支配。

4.多渠道、多層次開辟資金來源,增強縣局投資功能。直供直管縣局長期實行財務統收統支政策,本身沒有自我發展資金,沒有自行集資權力,也無自行支配各種資金的權力,從根本說就是無投資功能。加之農網110千伏以下建設沒有固定的投資渠道,嚴重製約了農電的發展。因此,建立健全農電網投資功能顯得十分必要。

(1)貫徹電價政策,實行還本付息電價,使農電企業敢於貸款,增加電網建設投入,改變目前直供直管縣局統收統支辦法。

(2)繼續完善和用好已出台的各項政策。認真執行現行貼費政策,收好、管好、用好貼費。排除幹擾,按規定收取供配電貼費,設立專賬管理,專款專用。

(3)依靠金融市場,籌措資金。在理順產權關係,製定有關規範的基礎上,允許直供直管縣局接受國內外參與投資建設,允許其發行債券和股票。

(4)依靠當地政府加快電網改造,擴大供電能力,增強企業後勁。

5.加強職工隊伍培訓教育,全麵提高職工素質。對職工不斷進行“四有”教育,加強技術業務培訓,提高業務素質,使企業整體素質不斷增強,使企業興旺發達,向“達標”及一流企業邁進。

6.大力開展多種經營,是搞好直供直管縣局重要途徑。縣級供電企業要依靠自身優勢不斷積累和發展,要拋棄固守一業,單一經營形式,建立多元化產業結構,極參與市場競爭,以進一步增加收入,增強企業活力。

總之,直供直管縣局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轉換經營機製,簡政放權,這樣才能逐步適應市場需要,加快發展,更大地發揮和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