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小說主要人物事跡補記(1 / 1)

附錄 小說主要人物事跡補記

楊秀清:1856年2月破江北大營,5月破江南大營,7月27日淩晨天京事變,楊秀清在東王府被韋昌輝殺害,年僅33歲。同時期東殿官署及親信眷屬被殺者逾兩萬。楊秀清死後,太平天國大綱紊亂,急轉而下,湘軍統帥曾國藩在家書中喜稱“洪楊股匪,不患今歲不平”。其事見《太平天國史》卷四十四傳三。

洪秀全:1856年7月16日,洪自稱被楊秀清逼封萬歲,迫於情勢密詔韋昌輝、秦日綱回京勤王,並下令27日淩晨血洗東王府,誅貶楊秀清為“東孽”。10月5日,洪應石達開要求殺死韋昌輝。1859年10月7日,洪頒布詔書將每年7月27日定為“東王升天節”。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6月16日天京被曾國荃攻陷,太平天國滅亡。其事見《太平天國史》卷四十二傳一。

韋昌輝:1856年7月27日受洪秀全密詔率部突襲東王府,殺死楊秀清和全府男女老幼,又於全城搜捕屠殺東府舊部逾兩萬人。因惱恨石達開指責殺戮太甚,一怒之下將翼王府男女老少全部殺害。後被洪秀全誘捕,處以五馬分屍之刑,並割下其肉掛於城頭展示,上書“北奸肉,隻準看,不準取”,時年31歲。其事見《太平天國史》卷四十七傳五。

盧賢拔:1855年3月19日,天父下凡詔許,前犯夫婦同宿罪者盧賢拔輩亦許夫婦一體團聚。1856年7月27日死於天京事變殺戮中。其事見《太平天國史》卷五十三傳十二。

何大妹:1853年10月,在廣西女軍中救揚州守軍出圍城,並於三汊河血戰中立功。1854年冬女營解散,何大妹母女轉入李世賢軍中。其事見《太平天國史》卷七十婦女傳。

朱九妹、楊水嬌、石汀蘭:三女於天王府被解救之事見1853年太平天國新鐫《天父下凡詔書(第二部)》,其後事不詳。

陳宗揚、胡九妹夫婦:陳胡因夫婦同宿罪被天父審判之事見1860年太平天國鐫刻《天父聖旨卷之三》。

張繼庚:張因其事跡被清廷贈國子監典籍,予世襲雲騎尉,並建專祠。時人孫文川為其作詩《張烈士行》,葉廷管在《鷗陂漁話》著有《張炳垣傳》。其事見《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三列傳二百八十忠義七。

吳長鬆:1855年初,吳長鬆帶妻傅菀祥,張繼庚母親、張鴉頭母親離開天京,歸鄉裏專心經商,安居樂業,不再參與軍國政事。清廷以其有功授縣丞職,終不就。其事見《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三列傳二百八十忠義七。

胡恩燮:清廷以其與繼庚謀內應,出入敵營三十六次,以功敘蘇州知府。1874年,胡辭官返鄉購得夢寐以求的魏公西園,改名為愚園,後世稱為胡家花園。胡恩燮奉母親入住愚園,園居不離母側,後母親去世,胡恩燮悲傷難抑,竟投園池以殉,幸而被家人及時救出。胡恩燮著有《愚園偶憶詩草》《患難一家言》。其事見《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三列傳二百八十忠義七。

張鴉頭:張鴉頭死後,其母為吳長鬆奉養終老。張鴉頭學名張士義,其事見《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三列傳二百八十忠義七。

傅鸞祥:1854年春,傅鸞祥攜幼子奉婆母戴夫人往廣東南海西樵投奔親屬。其子戴鴻慈於光緒二年中進士科,曆任刑部侍郎、戶部侍郎、刑部尚書、軍機大臣,是清末出國考察五大臣之一,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司法部部長。

傅菀祥:1855初隨夫吳長鬆歸鄉裏,生兒育女,采香製粉,授予吳長鬆經營,生意興隆,供不應求。兩江巡撫每年上京進貢,其各色香粉均出自她家。

傅善祥:1854年8月離開天京,去向不明。有人說她去了北京,有人說在香港見到她的蹤跡,還有人說她乘船去了英吉利國。誌行萬裏者,去到再遠的地方也不足為奇。自國以來巾幗而書名者無幾,才如善祥,名字也隻在1860年太平天國鐫刻《天父聖旨卷之三》中出現過一次,後世演義附會者姑且不論。

萬千女子之才,湮滅在浩瀚史冊,事不可考,無聲無息。

而我此刻,分明見她回頭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