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之二:佛教的可信與可疑1
一 作為宗教的佛教可信嗎?
如果您隻想了解佛教的大意,那麼您現在已經看完了全本書,不用再往下看了。下麵,我打算從哲學、科學的角度討論一下佛教真實存在的可能性。這裏就不大照顧文章的可讀性了,我言簡意賅,有什麼說什麼。
第一個問題我想說的是,佛教可信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
什麼東西是可信的?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眼見為實”是一個不錯的標準。嚴格的說,是“我們感官所感覺到事物,就是真實的事物。”
好比說有一天,你拜一座佛像,這個佛像突然在你眼前冒出了燦燦金光。你一看,這現象和你所知道的科學知識全部違背啊,說明這佛像有超能力啊。很多人這個時候就虔誠信神了。
問題是,一個人的所看所感未必是真實的,人的感官有可能產生幻覺,有可能被別人欺騙。所以更靠譜的做法,是相信“大部分人一致認同的經驗”。
好比說你看到佛像發出金光,你以為是神佛顯靈。結果你問了問其他人,其他人都不同意你的看法,他們說:“那個佛像其實是因為位置特殊,反射陽光造成的金光,我們都見過好多次了,沒什麼稀奇的。”
假如一兩個人這麼說,你可能還不相信。但如果很多人都這麼說,而且這些人有不同的身份:科學家也這麼說,佛教徒也這麼說,你的親朋好友也這麼說。假如人人都對你這麼說,你是不是就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的判斷了?
也就是說,自己一個人的“眼見為實”還不夠可信,一大群人一起的“眼見為實”要更可信。
這就是我們一般人所理解的科學:能夠被絕大部分人反複檢驗的感官經驗,就是科學。
但是,一大群人的“眼見為實”也不是完全可信的。
比如在牛頓時代,人們窮盡人類所有的觀測技術,所看到的一切現象都符合牛頓定律。在那個時代,牛頓定律就是絕對正確的真理。但是隨著人類觀測技術的提高,人類發現了微觀世界裏的量子運動並不符合牛頓定律,發現相對論也不符合牛頓定律,原來牛頓定律並不是真理。
那麼,誰有保證今天的量子理論和相對論是絕對正確的呢?誰都保證不了。科學家隻能說“這些理論是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將來保不齊什麼時候就被別的理論推翻了。
那麼,科學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有人說,科學就是能被事實證明為真的東西。
這個表述是錯的。
其實更準確的說,科學隻相信那些“能被大多數人共同感知到”的東西。
在這個範圍之外的現象,科學的態度是“不可知”的。
比如,誰能證明我們所經驗到的就是世界的“真相”呢?誰能證明科學實驗不都是被一個萬能的神仙操縱的呢?誰能證明不存在一個“人類不可能用任何手段察覺且擁有神力的神仙”呢?永遠不能證明。
所以對“什麼東西是可信的”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什麼知識是可信的?我不知道。
這世上存在真理嗎,我們有某種方式可以接近真理嗎(比如不斷修正的物理學)?我不知道。
我們的所見所看是可信的嗎,我們的記憶力可信嗎?我是不是剛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一秒鍾,我頭腦中的記憶全都是偽造的?我不知道。
我們能準確的預測未來嗎(比如我拿起杯子來,就能喝到水)?不能。
但我們要生活,所以我們不得不依賴於經驗。也就是說,我雖然永遠不知道我所看到的是不是真相,但我沒辦法,我隻能相信我所見到的。也就是說,假如有佛國出現在我麵前,並且沒有偽造的痕跡,我就相信佛國的存在。雖然從邏輯上說,這個佛國的景象永遠都有可能是假的,但沒辦法,我就是相信。
同樣的道理,為了生活,我必須對未來做出預測。我對未來做出的預測永遠不可能是絕對可靠的。我不能證明我拿起這個杯子,下一秒種這杯子會不會被某個神秘的力量引爆,但我為了生活,我必須相信我拿起這個杯子就可以喝到水,否則我就無法生活了。同樣,我永遠無法證明地球會不會在下一秒鍾被一個人類察覺不到的強大勢力給毀滅,這種可能性永遠都有,但我為了生活就不會去想這個問題,裝作這事不會發生,否則我就成了“杞人憂天”裏的那個人(然而他的擔心是成立的),整天神經兮兮地無法生活了。
用一句話來概括以上觀點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但我不得不相信經驗,我也隻能相信經驗。並不是因為經驗更正確,隻是因為我沒有別的選擇。
——注意,這是我個人的認識論。隻是我自己的選擇,並不是唯一正確的觀點。您完全可以相信其他的認識論。比如認為物質就是真實存在的;比如認為就是存在某種超越人類的神佛,所有和你的神學觀不符的經驗,都屬於幻相。沒問題,這些認識論都成立。
成熟的宗教,內部邏輯總是自洽的,還能解釋一切客觀經驗和宗教相矛盾的地方。比如說,基督教對一切不符合教義的現象,大多解釋成“上帝用來考驗他的子民”或者“魔鬼用來蠱惑人”的。實在不行,還能說“上帝是人類無法用理性揣測的”。同樣,在佛教看來,大部分客觀經驗都是需要破除的幻相、都是內心不純淨的結果,所以那些和教義不符的客觀經驗,也就不可能證明宗教是錯誤的了。
所以,宗教常宣稱自己和科學不是矛盾的,盲目崇拜科學也是一種“迷信”。從哲學上講,這些話都是對的。科學沒有資格說宗教的主張是錯的,科學隻能說,宗教所持的認識論和我們的不同,所以我們不信。
不過,宗教一旦宣布拒斥科學,也就意味著它應當拒斥一切“可以被大多數人反複檢驗的經驗”。宗教不能說,和我教理論相符的經驗值得大提特提,和我教理論不符的經驗不值一提。比如一麵拿出本量子物理學說“你看科學結論經書裏早就預言了”,一麵指著科學和宗教的矛盾怒斥“科學也是迷信!”這就是耍流氓了。
你要問我,佛教是真實可信的嗎?
我站在我自己的認識論上隻能說:我們永遠都不能確信佛教是真實的,或者確信是虛假的。從哲學上說,佛教有可能是真實的。
二 唯物主義下的佛教
這一節,我們站在唯物主義的角度討論一下佛教。先說佛教可疑的地方,然後說可信的地方。
首先從宗教史上看佛教。
在早期,印度主流的宗教是婆羅門教,也就是印度的各個種姓中,地位最高的“婆羅門”主張的宗教。
大概到了我們中國的春秋時期,印度產生了很多反對婆羅門教的新教派,統稱為“沙門學派”。
這些學派的數量非常多,可能有上百,它們有很多相同的觀點,比如都相信輪回,都主張斷絕欲望、禪定修行。在這上百個小教派裏,最後有兩個脫穎而出,其中一個是耆那教,一個就是佛教。
我們初步了解佛教的觀點後,能感到它的理論既新鮮又充滿了智慧,心中不免充滿敬佩。可當我們把佛教放到它誕生時的曆史裏去看,會發現佛教的很多理論,和它之前的婆羅門教、和一同發展起來的其他小宗派,都有很大的相似性。
比如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認為世界會周期性的毀滅和重建。相信因果報應 ,相信輪回 ,相信因為前世造業不同,輪回後會往生為不同的種姓,甚至可能會轉生為動物和昆蟲 。婆羅門教修行的方式也是脫離欲望和雜念,進行冥想等,修行目的也是跳出輪回,最後和梵合為一體。
婆羅門教還認為,世間萬物是不存在的,都是梵變出來的,人的本質可以超越空間 。人不能解脫的原因是無明、認識不到梵我合一的本質。梵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要想表達梵,要用“遮詮法”,也就是不斷地否認 ,這很容易讓我們想到中觀空宗。《他氏奧義書》還說:“一切都由識指引,由識確立,世界由識指引,支撐物是識。”這點又很像唯識有宗。
再比如,佛教說“非有非無”,把“有”和“無”都否定了,我們前麵解釋過,這裏麵有非常深刻的哲學理論,很了不起。但其實在比釋迦牟尼要早上一千多年的時候,婆羅門教的經典《梨俱吠陀》(10,129)裏,就有“那時‘無’不在,‘有’也不存在”之類的文字 。
再比如耆那教。
耆那教相信輪回、相信因果報應。認為人是因為之前做過的業,導致了不停輪回。修行的目的是跳出輪回。耆那教不允許信徒傷害生命,雨季的時候不出門,怕踩到水窪裏的蟲子。走路帶著麵紗,怕呼吸傷害了飛蟲。耆那教相信放生會有功德,鼓勵信徒拋棄家庭出家,出家以後隻能化緣為生。
不難發現,這些教派的很多觀點都和佛教很像。
佛教的一些觀點,還和印度的地理特點有關。
印度很多宗教都講眾生平等,不能殺生,原因之一是印度溫度宜人,物產豐富。人們不需要殺生、不需要厚厚的毛皮,隻從樹上摘果子就可以活命。要是換到極北的苦寒之地?那裏的古人不獵獸,不穿毛皮,能活下去嗎?他們不可能信仰什麼眾生平等,那些地區的本土宗教,大多崇拜猛獸和火焰。
再比如說坐禪,印度很多宗教都有類似坐禪、瑜伽的修行方式。這種修行方式也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因為印度熱。太熱了,要想專心思考,就得先讓人坐下來,把心靜下來。你要是換成天寒地凍的北方地區?坐一會就凍僵了,這法門也就不合適了。
還有一些傳說,是所有人類的早期宗教共有的。比如佛教認為高大的須彌山上住著神靈,其實包括亞洲、歐洲、非洲的很多古文明,都有類似的傳說。都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神,就住在離他們居住地很近的一座高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