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攻心催眠,讓你的每句話都發揮作用 (1)(3 / 3)

日本鬆下公司早在1937年就與荷蘭菲利浦公司有業務往來,後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中斷聯係。1951年,鬆下公司為了發展電子事業,積極與菲利普公司洽談合作事宜。開始,菲利浦公司開出的條件是認購30%的股份,再由鬆下公司付技術報酬6%。鬆下公司認為,接受對方的技術指導,付給報酬是應該的,但合資公司成立後,經營管理方麵的事務工作全部由日方承擔,那麼,鬆下公司也應收取“經營指導酬金”。

鬆下公司的條件提出後,菲利浦公司大為驚訝,因為二戰後,日本是戰敗國,當時處於國力十分虛弱的非常時期,鬆下公司正急切地尋找合作夥伴,而在這種情況下,鬆下公司竟在談判中將自己置於與菲利浦公司的對等地位,這是菲利浦方麵所不能容忍的。

談判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僵局。鬆下公司的談判代表高橋君在菲利浦公司的強硬態度麵前,毫不讓步,嚴正表明了鬆下公司的立場。這樣,談判再也進行不下去了。

這時,高橋毫不妥協,在高壓下撤身而退,以表示鬆下公司“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態度。這一來,菲利浦公司反而軟下來了,因為與鬆下公司合作,他們可以得到很多好處,他們擔心鬆下公司會去找別的合作夥伴。菲利浦公司做了讓步,談判最終取得了成功。

當我方遭遇對方無理需求,對方又咄咄逼人的時候,我們可以采取“佯退”。當然在語言運用上要掌握好尺度,講求技法,一方麵要堅決、果斷,不要留餘地,使對方看不出我方的真正意圖,另一方麵又要給對方再次談判的希望,不能讓對方認為談判徹底無望了,然後另覓他途,這樣隻會陷我方於絕境。

在實際應用中,一定要掌握好以退為進的談判尺度:首先,要堅決、果斷,使對方看不出真正的意圖。其次,要給對方再次談判的希望,不要讓對方絕望。

巧妙示弱,讓對方不戰而退

會做事的人善於示弱求憐,這是一種上上之策,因為並不是實力不強,隻是強而示之弱罷了。如果能把實力隱藏徹底,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南唐廣陵人徐鉉、徐錯兄弟和鍾陵人徐熙,號稱“三徐”,在江南名聲卓著。三人都以學識淵博、見多識廣、通達古今聞名於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鉉的聲望最高。有一次恰好江南派徐鉉來納貢,照例要由朝廷派官員去做押伴使。滿朝文武都因為自己的辯才不如徐鉉而生怕中選。宰相趙普也不知究竟選誰為好,就去向宋太祖請示。太祖說:“你暫且退下,朕親自來選擇。”

過了一會兒,宦官命令殿前司聽旨,要他寫出十個不識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送來,殿前司寫好後,宦官將名單送給太祖,太祖禦筆一揮,隨便點了其中一個人的名字,並說:“這個人就可以。”這使在朝的官員都大吃一驚。趙普也不敢再去請示,就催促那人趕快動身。

一上船,徐鉉就滔滔不絕,詞鋒如雲,周圍的人都為他的能言善辯而驚訝。那位侍者當然無言以對,隻一個勁點頭稱是。一連幾天,那人卻不與徐鉉論辯,徐鉉說得口幹舌燥,疲憊不堪,再也不吭聲了。

其實宋太祖也是用的不戰而使敵人屈服這個兵家之上策,宋太祖派遣殿中侍者,是以愚困智。以智者去對付愚者,愚者無法理解;以智者與智者較量,誰也不會服誰。

曾有一位記者去拜訪一位政治家,目的是獲得有關他的一些醜聞資料。然而,還來不及寒暄,這位政治家就對想質問的記者製止說:“時間還長得很,我們可以慢慢談。”記者對政治家這種從容不迫的態度大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