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情況下,對方對我們的說服是心有戒備的,隻有找準了時機,才能夠加以說服。實際上,無論是哪種催眠式的說服技巧,都必須掌握好說服的時機,有時機時必須抓住時機,沒有時機時要創造時機。時機的成熟,加上適當的說服技巧,才能促成一次成功地說服。
把握適當的說話時機
孔子在《論語·季氏》裏說:“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不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不該說話的時候說了,叫做急躁;二是應該說話的時候卻不說,叫做隱瞞;三是不看對方的臉色變化,貿然信口開河,叫做閉著眼睛瞎說。
這三種毛病都是沒有把握說話的時機,沒有注意說話的策略和技巧。說話是雙方的交流,不是一個人的單方麵行為,它要受到各方麵條件的製約,如說話對象、周邊環境、說話時間等等,所以說話要把握時機。如果該說的時候不說,時機轉瞬即逝,便失去了機會。同樣,不顧說話對象的心態,不注意周邊的環境氣氛,不到說話的火候卻急於搶著說,很可能引起對方的誤解。如果信口開河,亂說一通,後果就更加嚴重。所以說話時機掌握好了是相當重要的。
沒有掌握最恰當的時機說話,不論話的內容有多麼精彩,也不會有任何意義,使對接受你的意思。這就猶如一個有著強健體的體魄、良好的技藝的棒球運動員,沒有掌握好擊球的瞬間,結果揮棒都隻是落空。
例如,某學校為兩位退休老教師舉行歡送會。會上,領導非常得體地讚揚了兩位的工作和為人。但是其中那位多次獲得過“先進”的老教師得到了更多的美譽。這讓另外一位老教師感到相當難過,所以在他講完感謝的話以後,又接著說:“說到先進,我這輩子最遺憾的是,我到現在為止一次都沒有得過……”這時,另外一位平日裏與他不合的青年教師突然開口說:不,不是你不配當先進,是因為我們不好,我沒有都沒有提你的名。“一時間,原本會場上溫馨感動的氣氛被尷尬所取待。領導看氣氛不對,馬上接過話說:其實,先進隻是一個名義罷了,得沒得過先進並不重要,沒有評過先進,並不代表你不夠先進,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事實……“這位領導本來是想要緩和一下氣氛,但是反而使局麵更糟糕。
其實,會場的氣氛之所以會如此尷尬,最主要的還是退休老教師、青年教師,以及領導他們三人沒有掌握好說話的時機。就算自己心裏麵有多少遺憾,這位退休老教師也不應該在歡送會這樣的場合上講出來。對於那位青年教師,也不應該在這樣的場合上為了圖一時之快,說一些刻薄的、不近人情的話。領導場合出現尷尬的時候,也應該極力避開這個敏感話題,而不是繼續在這個話題了嘮叨不休。
所以,說話要注意時機,把握說話時機非常重要。這個過程,我們要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人物麵前說合適的話,該說話時才說話,而且要說得體的話。隻要我們有充分的耐心,積極進行準備,等待條件成熟,順理成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能贏得對方的開心,又能令自己舒心。
批評也要挑選時機
會說話的人總是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看什麼情況行什麼令,靈活機動、隨機應變,從而創造出一個否定和批評的良好時機。愚蠢的人則往往不分場合、不看火候、隨便批評人,結果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和嚴峻。
通常的批評宜在小範圍裏進行,這樣會創造親近融洽的語言環境。實在有必要在公眾場合批評時,措辭也要審慎,不宜大興問罪之師。事實上,作為領導不給下屬留麵子,不看場合說話,對其自身也是一種損害,因為在大庭廣眾之下,你對下屬自尊的傷害,別人也是看在眼裏的,他們不會太在意那個人到底犯了什麼錯,反而會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不識大體上。
一次商務宴會上,羅伯特遇到了這樣的一個場景:
那是一家公司的聖誕晚會,但事實上受到邀請的人都是與公司有生意往來的合作夥伴,所以這個晚會相當於一個非正式的商務宴會。公司的一個高級職員穿了一件不夠得體的晚禮服,與羅伯特談話的公關部經理看到後馬上中斷了和他的對話,走到那個職員麵前。
“你怎麼穿這樣的衣服來了?”經理的聲音不大,但還是有人能聽到。
“對不起……之前準備好的衣服不小心弄壞了,所以就……”
“那也不能穿這樣的衣服來啊?”經理嫌棄地看著職員身上的衣服,“簡直是丟公司的臉。”
麵對咄咄逼人的經理,那個職員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不要再解釋了,馬上去給我換一件,要麼就離開這裏,不要再在這裏丟人了。”
被說得無地自容的職員隻好狼狽地離開了會場。目睹這一切的羅伯特覺得這個經理做得太過分了,他想這個經理應該不會在現在的位置上待很久了。果然,幾個月後,這個經理被公司調到了外地的分公司,理由是無法和下屬很好地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