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說嶽傳》時年紀還小,一看到‘萬俟喬’三個字,就不知道怎麼讀,所以我特地查了字典,才知道這三個字的讀音。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知道‘萬俟’這兩個字的正確讀音(萬俟作為姓應讀作mò qì)。
“當我一眼看見這人的名牌上寫著‘萬俟明’,我就禮貌地上前稱呼他:‘萬俟先生,我是××法律事務所的職員,今天特地來拜訪您。’
“才說完這句話,對方就吃驚地站起來,嘴裏結結巴巴地說著:‘你……你……你怎麼認識我的姓,一般人第一次都會念錯,大部分人都叫我萬先生,害得我解釋了一次又一次,煩死了。’
“我接著說:‘這個姓是複姓,又很少見,想必有來源的吧!’
“對方高興地說:‘這個姓可是有來由的,它原是古代鮮卑族的部落名稱,後來變成姓氏拓跋氏就是由萬俟演變而來的。’
“我進一步說:‘那您就是帝王之後,係出名門了!’
“那位萬俟明先生聽了以後,更加高興地說下去:‘豈止是這樣,這個姓氏一千多年來也出了不少名人。例如,宋代有個詞學名家叫萬俟永,自號詞隱,精通音律,是掌管音律的大晟府中之製撰官,另外寫了一本書叫《大聲集》。後人都尊稱他萬俟雅言。’”
就憑著那次愉快的交談,他開發出一家財團做客戶,而這家財團旗下所有的關係企業,全都與事務所簽下了合約。
可見,隨機應變,找到共同話題的重要性有多大,連對初次見麵的陌生人都應絞盡腦汁地投其所好去尋找話題,那麼當我們要求自己的朋友或上司辦事時,就更應該注意這點了。
擇機催眠實戰:把握時機打動顧客
一個參賽的棒球運動員,雖有良好的技藝、強健的體魄,但是他沒有把握住擊球的“決定性的瞬間”,或早或遲,棒就落空了。同樣,一個人說話的內容不論如何精彩,但如果時機掌握不好,也無法達到說話的目的。因為聽者的內心,往往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要對方願意聽你的話,或者接受你的觀點,就應當選擇適當的時機。
所以,時機對說服者來說非常寶貴。但何時才是這“決定性的瞬間”,怎樣才能判明並抓住,它並沒有一定的規則,主要是看當時的具體情況,憑經驗和感覺而定。但這裏有一個切入話題時機的問題。
交際場合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有的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十分健談;而有的人即使坐了半天,也無從插話,找不到話題。講話要及時“切入”話題,首先必須找到雙方共同關心的基本點。
傑克新買了一台洗衣機,因質量問題連續幾次拉到維修站修理,都沒有修好。後來,他找到商場經理訴說苦衷。
經理立即把正在看偵探小說的年輕修理工湯姆叫來,詢問有關情況,並提出批評,責令其速同客戶回去重修。
一路上,湯姆鐵青著臉不說一句話。傑克靈機一動,問道:“你看的《福爾摩斯》是第幾集?”對方答道:“第一集,快看完了,可惜借不到第二集。”傑克說:“包在我身上。我家還有不少偵探小說,等一會你盡管借去看。”
緊接著,雙方圍繞著偵探小說你一言我一語,談得津津有味,開始時的緊張氣氛消除了。後來,不但洗衣機修好了,兩個人還成了好朋友。
切入話題除了要注意雙方所關心的共同點,還要考慮在什麼時候最好。
人們經過研究指出:在討論會上,最好是在二、三個人談完之後及時切入話題,這樣效果最佳。這時的氣氛已經活躍起來,不失時機地提出你的想法,往往容易引起對方的關注。而要是先發言,雖可以在聽眾心中造成先入為主的印象,但因過早,氣氛還較沉悶,人們尚未適應而不願隨之開口;若是後講,雖可進行歸納整理,井井有條,或針對別人的漏洞,發表更為完善的意見,但因太晚,人們都已感到疲倦,想盡快結束而不願再拖延時間,也就不想再談了。
在說服人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把時機選在對方心情比較平和的時候。因為一些人由於勞累、遇到不順心或正在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時,是沒有心情來聽你說話的。
盡管場合、時機都與人的心境有關,但是,把人的心境單獨提出來,作為一個獨立因素仍然是必要的。開口說話之前,應先看看對方的臉色,看了臉色,才決定說什麼話。這種所謂“臉色”,不過是心境在臉部的一種表情而已。在人心境不好時,“無所不愁”,心境好時,“無所不樂”;當你與人說話時,必須把這作為一個前提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