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逆境催眠,讓你成功擺脫不利局麵 (1)(1 / 3)

麵對強勢的說服對手時,我們稍不注意就會陷入被動、尷尬的不利局麵。在這種落下風的情況下,我們必須使用通過回避、轉移、分散、淡化等逆境催眠式的說服技巧,以擺脫被動和尷尬,甚至扭轉局勢,轉被動為主動。

談吐有趣,在笑聲中擺脫窘境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由於不慎而使我們身處窘境,或是向我們提一些非分的請求,或是問一些我們不好回答或暫時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此時,我們如果直接表明“不滿意”、“不可能”或“無可奉告”、“不知道”,往往會給彼此帶來不快。如果我們想從窘境中脫身而出,不妨借用幽默的力量。

有一次,英國上院議員裏德在一篇演講將近結束時,聽眾都很認真地望著他,都在傾耳聽著每一個字,但就在這時候,突然有一個人的椅子腿斷了,那個人跌倒在地上。如果這時做演講的不是像裏德這樣靈巧的人,恐怕當時的局麵會對演講產生一種破壞性的影響。但是聰明的裏德馬上說:“各位現在一定可以相信,我提出的理由足以壓倒別人。”就這樣,他立刻就恢複了聽眾的注意,而那個跌倒的人也在別人善意的笑聲中,找到了一個新座位。

這個故事給予我們的啟迪是:恰到好處的幽默能夠使雙方都從窘迫的情形中脫身而出,裏德就是依靠這一點化解了演講中的尷尬局麵。

如果我們麵臨不好回答的問題,而又不能以“無可奉告”進行簡單的說明,不妨找一個大家都能領悟的笑話來說,可以轉移對方的視線。

1972年,在美蘇最高級會談前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向基辛格提出了一個所謂的“程序性問題”:“到時,你是打算點點滴滴地宣布呢,還是傾盆大雨地、成批地發表協定呢?”

基辛格沉著地回答:“你們看,他要我們在傾盆大雨和點點滴滴之間任選一個,無論我們怎麼辦,總是壞透了。”他略微停頓了一下,接著,一字一板地說:“我們打算點點滴滴地發表成批聲明。”在一片輕鬆的笑聲之中,基辛格解答了這個棘手的問題。

生活離不開交流,交流必然會產生融洽與對立,一旦身處窘境,麵對無禮要求或做不到的事情,就像站在懸崖上,前麵是深淵後麵是追兵。此時婉言拒絕或擺脫便成了我們必須精通的一種說話方式,而靈活的頭腦和幽默的談吐可以讓我們突生翅膀,順利飛躍到高處,擺脫進退維穀的境地。

請求對方幫忙會贏得好感

卡耐基當時正在聖路易斯的某個地方辦理一座剛剛建好的橋的稅款問題。事情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的一位至關重要的合作夥伴竟然說想家了,想離開聖路易斯,回匹茲堡去。如果他離開,那麼稅款的事情也就失敗了,無論如何是不能讓他離開的。在這關鍵時刻,卡耐基想到對方非常愛馬,而且很擅長選馬。腦中靈光一閃。他沒有乞求對方留下來。相反,他請求對方幫他一個小忙,他說,他想給自己的妹妹買一匹馬,但是自己不會挑馬,希望對方能夠幫他挑選一匹好馬,先不要著急回家。麵對卡耐基的請求,對方果然答應了留下來。

生活中,很多人因為怕引起他人的反感而從不找他人幫忙。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當他人拜托你幫個小忙時,你不但不會覺得麻煩,反而會覺得十分高興。如果對方的請求恰恰是你最拿手的,你不但會心情愉悅,而且還會因此而喜歡對方。

不用為此感到懷疑,“請他人幫個小忙”能夠獲得對方的好感是有其心理學理論依據的。

首先,請求對方幫個小忙,能夠滿足對方天性中的一種潛在的需要。當你請求他人幫個小忙的時候,實際上是主動將自己放在了一個相對較低的位置,從而抬高了對方,這樣就能夠滿足對方獲得他人尊重的本質需求,成就了對方的榮譽感。而你請他幫忙,代表你需要他,這讓他感覺到自己被需要、自己的存在很有價值,從而激發起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