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逆境催眠,讓你成功擺脫不利局麵 (2)(1 / 3)

因為提及商品一個小小的缺點能增加廣告的可信度。接下來說到商品優點時,比如甲殼蟲的經濟實惠與節油,人們就更會相信所言屬實了。

除了廣告策劃以外,還有很多成功運用該策略的案例。吉普·威廉姆斯做過研究,他發現,如果某方的律師向陪審團自暴案件不利點,而不是由對方律師揭露,陪審團則會認為該律師可信度高,最後做出的判決也更有利於他。

此外,想找工作的人也應注意,如果您的履曆裏全是優點,那您得到麵試的幾率就會變小;相反,那些勇於揭短的簡曆主人,獲得麵試的機會要高得多。

這種說服策略還能用在其他地方。當您的客戶想對汽車進行試駕時,最好先告訴他這輛車的缺點,特別是客戶不願自己發現的那些缺點(如汽車後備箱的燈會閃,汽車不是很省油),這會增加他對您和汽車的信心。

談判桌上也能用到這樣的策略。如果您的判斷優勢不高,但又希望對方能信任您,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提出不足,而不是等他們從您口中挖出來。銷售方麵也是如此,如果您向某公司推銷彩色複印機,但您的複印機在進紙張數上不如對手的產品,為了取得客戶的信任,最好自己說出這個缺點。因為這樣客戶才更相信稍後談到的機器優點。

值得注意的是,該策略的運用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產品的缺點要瑕不掩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不到這樣的公司座右銘,“雖然我們在市場調查中位列最差,但隻要贏了那場人命官司,我們就會開始努力前進。”

適當使用威脅的力量

一般來說,人們都比較善於自我保護,他們堅守著一道又一道的防線,不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是不願意作出讓步的。麵對這種情況,我們再使用溫情脈脈的那一套方案可能不會太起作用,這時我們可以嚐試一下使用威脅的力量。

如果你使用威脅的手段,觸及對方更大的利益,這樣能逼他放鬆防線。這是用威脅使對方產生恐懼感,從而達到說服目的的技巧。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脅的方法可以增強說服力,而且還不時地加以運用。

一個被單獨監禁的犯人在牢房裏無聊地走來走去,突然間,他聞到了一股再熟悉不過的香煙味。犯人通過門上的小孔,看到守衛正在走廊裏愜意地抽著香煙。這一幕強烈地刺激著他的每一根神經,他的煙癮犯了。為了要根香煙,他急迫地敲著房門。守衛慢慢地踱步過來問:“你要幹什麼?”犯人回答:“求求你,我想要支香煙。”守衛並沒有理會犯人的要求,立刻轉身離去。犯人用右手重重地敲打著房門。守衛一邊吞雲吐霧,一邊轉頭問道:“你又想要什麼?”犯人回答道:“謝謝你,請你在30秒內給我一支煙。如果超過這時間,我立刻就撞牆。監獄警官把我從血泊中救醒後,我肯定會說是你幹的。也許他們不會相信我,但是你也得想想你的遭遇,你會被一次又一次地問話,需要寫一篇又一篇的報告來澄清你與此事無關。或許你不在意這些,但是如果你給我一支煙,這些無謂的煩惱都會在我點燃香煙之後煙消雲散,並且,我答應你絕不再添任何麻煩。”最後,守衛不得不從房門的小孔中塞了一支香煙給他,並且為他點上火。

在身份差別如此懸殊的情況下,犯人通過運用威脅的手段使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當然,生活中不會有這麼多“魚死網破”的場景,也沒必要。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不同程度的威脅來達到說服的目的,但要注意在說話時掌握好分寸,千萬不要因為說了威脅性的語言而把事情搞僵。在這一點上,要爭取做到收放自如,威脅的話如果說得太過分,可能會激怒對方,導致說服不成,反而還會造成更嚴重的不良影響。

利用對方的利己心理

如果我們在說服他人時,努力告知對方,我們是在從對方的利益出發,就能最容易的達到說服目的。通常在我們企圖說服一個人時,對方常常會在潛意識裏認為這跟自己並沒有什麼利害關係,如果能夠充分理解這一點,那麼想要說服他人就有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