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催眠式說服技巧中,反擊催眠通常用來對付在溝通中比較強勢、有攻擊姿態的人。對於他們,普通的催眠式說服技巧通常不起作用,他們完全不理會對方的言辭,一味地抵抗,因此催眠師隻能通過正麵交涉來說服對方,在交涉中同時用到一些催眠技巧。
先發製人,獲取主動權
麵對強勢的說服對象準備刁難你的時候,先發製人常常是個非常有效的方法,讓對方還沒有展開進攻就不得不開始防禦,為自己辯護。“先發製人”重在一個“先”字,貴在一個“製”字。搶先開口,或截、或封、或堵、或圍、或壓、或勸,明確告知對方免於開口,打斷對方的話題,用其他話題岔開。這樣就能牢牢掌握主動權,達到自己的目的。
與強勢的人交流常常引起辯論,但辯論不是簡單的舌戰,更不是街頭潑婦罵架,而是進攻與防守綜合藝術的運用。顧頭不顧尾的蠻攻和忍氣吞聲的呆守都會造成滅頂之災。孫子曰:“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在辯論時,為了辨明是非,最經常也是最奏效的戰略就是主動出擊,先發製人,因為隻有在進攻、進攻、再進攻中才能始終把握主動權。但不能盲目進攻,要掌握進攻技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986年亞洲大專辯論會上,新加坡國立大學隊和中國香港中文大學隊展開辯論,辯題是:“外來投資能夠確保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成長”。
中國香港中文大學隊為正方,新加坡國立大學隊為反方。顯然,從命題上看,中國香港中文大學隊處於不利地位。因為“確保”一詞是個值得推敲的詞語,如果把“確保”理解成絕對保證,那麼,正方香港大學中文隊幾乎是無理可辯。
不過,中國香港中文大學隊也有高招,他們采取“先發製人、先聲奪人”的策略,開場就提出“確保”並不是指百分之百保證。比如在中國內地的客車裏,廣播員常說:“為了確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請不要扶靠車門。”這並不是說隻要不去扶靠車門,乘客的安全就百分之百得到保證了。
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率先定義“確保”一詞的含義,為自己的論點開辟了廣闊的活動舞台,而反方新加坡國立大學隊又沒有令人信服地證明“確保”就是百分之百地保證,因此,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就化不利為有利,牢牢把握了辯論場上的主動權,並最終獲勝。
可以設想,如果不是采用了先發製人的方法,而是在承認“確保”就是百分之百地保證的前提下與對方辯論,正方很難有取勝的希望。
通過巧妙激將讓對方就範
激將法是以語言信息的反作用力作為刺激,激起對方按照說話人的意向說話或回答問題,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請將不如激將”。在平常生活,或者外交、商務談判等與對手交涉的場合中,可適當使用這種方法,以刺激對方做出有利於己方的反應。所以,激將得當可使你在做事時起到“請君入甕”的效果。
激將法按內容、形式主要分為反語式激將、及彼式激將、貶低式激將三種類型。
反語式激將是以正話反講,用故意扭曲的反語信息和語氣表達自己的意見,以激起對方發言表態,達到預期目標的方法。例如下麵一家中外合資公司的總裁與一家鄉鎮企業廠長的洽談。
廠長:“總裁先生的魄力,的確比我們這些鄉下佬大得多,簡直是一個大如牯牛,一個小如毫毛。這麼大的魄力,雖然讓我們佩服,但我們實在不敢奉陪,隻能回收土地,停止合作。”
總裁:“好吧,我再讓利一成?”
廠長:“不行,按我方投資比例,應當讓利兩成。”
總裁:“行,本公司原則上同意……”
上例中,廠長不說對方“黑心貪利”,而說反語“魄力大”,又以“不敢奉陪”的“哀兵”戰術以退為攻,激發對方“就範入甕”。
及彼式激將法是以一種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的心理效應,激發對方作角色對換,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處境。例如一位公司總裁想設宴款待一位部門女經理。在市場調研會議結束後她詢問女經理:“小張經理,肚子餓嗎?”女經理客氣地搖搖頭。總裁知道女下屬是不好意思接受宴請,於是他換了一種說法:“小張經理,早上出來,怕您等我,我未及吃早飯,隻吃了兩三塊餅幹,就來接您了,現在我倒餓了,請您陪我吃點好嗎?”女經理聽了,欣然點頭。這種由己及彼式的激將成功,就正在於由己及彼,再由彼及己的有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