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明白了,這絕不是小姐的聽覺出了毛病,這顯然是她預謀好的舉動。她這樣喊叫,是使其他人把亨利當成一個尋花問柳的浪蕩子。果然,酒店裏的人都轉過頭來,以憤怒而輕蔑的目光盯住亨利。他被弄得狼狽極了,隻好紅著臉趕緊到其他桌上找了一個空位子。過了一會兒,嬌小姐主動湊到了亨利的桌前,她為亨利叫了杯白蘭地,以嘲弄的口吻對亨利說:“對不起,剛才我隻是想看看您對意外情況的反應。”這回輪到敏捷的亨利大叫了,他說:“什麼?一個晚上就要一百美元?要價太高了!”
想看別人對意外情況反應的嬌小姐,這次該自己處理意外情況了。結果她也別無良策,隻得在眾人鄙夷的目光逼視下,灰溜溜地逃出了酒店。
故事中,亨利略施小技,使她在眾人眼前扮演了一個賣淫者的角色,喝下了自己釀造的一杯苦酒。
對付他人的故意刁難,我們就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種方式雖然有報複的意味,但麵對那些對我們充滿惡意的人,卻可以乘機狠狠地教訓對方,有時還會使問題得到解決。所以,該用的時候不妨一用。
將計就計,順水推舟
如果把謊言看成是具有危害性的力量,當它們向我們施展它的危害和威力時,我們同樣可以借用中國武術中借力打人的技巧化害為利,使謊言成為製伏對方的絕妙手段,從而使自己轉敗為勝、轉危為安,變被動為主動。這種辦法在戰爭和其他一些存在著激烈競爭的場合被頻繁地使用,人們把它叫做“將計就計”。
孫權擒殺關羽之後,正誌得意滿,其主要謀士張昭求見。孫權問他有什麼事,張昭嚴肅道:“咱們的大禍不遠了!您殺了關公父子,關公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曾誓同生死。現在,劉備已擁有兩川之兵,再加上諸葛亮的謀略,張飛、趙雲將領的英勇,一旦劉備知道關羽父子遇害,能善罷甘休麼?一定會起傾國之兵,奮力報仇。我恐怕東吳難於抵禦了!”
孫權恍然大悟,大驚失色道:“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應該怎麼辦?”
張昭說:“您不必憂慮,我有一計,可轉危為安。現在,曹操擁百萬大軍,虎視華夏。劉備要興兵報仇,必定要與曹操講和。假如兩處聯兵而來,我們就危險了!所以,我們可先派人把關羽的頭送給曹操,以明白顯示我們之所以擒殺關羽是曹操的指使。這樣,劉備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會進攻我們,轉而攻曹操。我們則坐山觀虎鬥,然後從中取利。”孫權同意張昭的計策,馬上派使者把關羽之頭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裏。
曹操因為不久前關羽水淹七軍,又大挫曹仁,正坐立不安,看到關羽頭顱被送到跟前,十分高興,階下卻有一人站出來大聲道:“這是東吳嫁禍於我們的奸計!”曹操定睛看,原來是主簿司馬懿,忙問他為什麼如此說。
“當年劉、關、張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現在東吳殺了關羽,怕劉備報仇,所以才把關羽首級獻給您,以使劉備遷怒於我們,好跟我們算賬。東吳卻想在我們和劉備兩敗俱傷時,坐收漁翁之利!大王可以把關羽首級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軀,以大臣之禮隆重安葬。這樣一來,劉備就不會恨我們,隻會恨東吳而盡全力東征了,我們卻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曹操大喜。立刻召見東吳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迅速刻一個香木軀體,與關羽頭顱配在一起。一切具備後,曹操率領文武百官,以王侯之禮隆重為關羽送葬。曹操還親自在靈前拜祭,並追贈關羽為荊王,派專門官員長期守護關羽之墓。這種葬禮,在魏國,可以說絕無僅有,以曹操的身份,對關羽的尊崇禮敬,也可以說無以複加了。
劉備聞知,果然隻恨東吳,發誓要傾國出動,與東吳不共戴天。
孫權想嫁禍於曹操,但計謀被司馬懿識破,曹操將計就計,厚葬關羽,使得孫權的計謀破產。將計就計的關鍵是識破敵人的計謀和他們所想達到的目的。隻有這樣,才能利用對方所用的計策反使對方吃苦頭。
將計就計最關鍵的兩個環節首先是識破對方的謊言,然後讓對方相信自己已被他的謊言騙住了,這樣,才可能行使計謀。如果不能使對方確信自己已經受騙,對方就會起防備之心,再使計謀就達不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