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反擊催眠,讓你轉敗為勝 (2)(2 / 3)

美國人沉不住氣了:“從哪裏開始不明白?”

日本代表慢條斯理地說:“從你們開始氣勢洶洶地給我們講自己認為對的東西開始。我有一點不明白,是你們要進軍日本市場還是我們要進軍日本市場呢?怎麼這麼自信,這麼氣勢壓人呢?”

美國人傻了眼,一時不知該說什麼。他們突然意識到自己手裏的籌碼並不多。看似翔實的資料隻是幌子,最開始還可以鎮住日本人,但當日本人從他們的資料中聽出,所有的一切都要依托日本市場的時候,主動權就向日方傾斜。所以他們才會沉得住氣說出“能再說一遍嗎”。

此時的美方代表徹底泄了氣。他們再也沒有勇氣和興致重複那兩個半小時的緊張、混亂的場麵。他們隻得放低要求,不計代價,隻求達成協議。

美方代表是有備而來的,日方代表如果和他們正麵交談,或許很難占到便宜,日方代表索性收斂鋒芒,宣稱自己什麼也不懂,大部分時間選擇沉默,隻一句“請你再說一遍好嗎?”就打亂了對方的陣腳,獲取談判桌上的主動。

日方的這種應對方式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適用,故事中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日方在美方的資料中找到了自己的獲勝砝碼:自己在日本市場的唯一性。認識到了這點,他們就可以耐下心來裝傻,任由美方代表闡述他們的觀點。

在日方代表眼中,美國代表是極其心虛的,他們的咄咄逼人、氣勢洶洶是裝出來的。

尤其當日本人意識到自己牢牢把握市場主動的時候,美方的慷慨陳詞,就像為在座的每個人奉上的一場表演。日方之所以不點破,一是想“欣賞”一下,二是想磨一下對方的耐性,等到真正想讓對方再說一遍的時候,他們就會從精神上垮掉。

談判中,裝強勢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的依仗自己的國家,有的依仗公司背景還有的是憑借某個人的名聲。其實,這些都是幌子,談判方之所以選擇依靠某一勢力,本身就說明他處於弱勢,因為弱才去掩飾,實力強勁還依靠別人?看透這一點,談判時就會容易很多。

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當你和一個看似強硬的對手談判的時候,不要被表麵的強勢嚇倒,關鍵要分析談判籌碼的關鍵因素到底在誰手中。如果在你這邊,就大可放下心來,任由對方去表演。隻等到最後時刻使出你的撒手鐧,點出對方的致命缺陷,大局就會在悄然間向你偏移,勝利也是早晚的事了。

欲抑先揚作批評

生活中離不開批評,工作上少不了批評。然而,麵對批評,可不是人人都那麼坦然接受。即便是不喜歡,可批評還是要繼續的,我們能做到的是用最恰當的方法把批評說好,“欲抑先揚”就是一個恰當的方式。

欲抑先揚,意思就是說要批評一個人並讓他接受,先表揚一通,肯定他的成績和優點,然後再將其做得不好的地方指出來。這個方法,人人皆可操作。也就是說,你這支清醒劑紮下去之前,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麻痹一下他的神經。疼痛雖依然存在,但疼痛感不再那麼強烈,也不會那麼令人生厭了。

施行這一方法,要注意兩個極端。一個是表揚過度。要記住表揚的目的是為批評作鋪墊的,表揚過了頭,批評的目的自然難以達到,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另一個是表揚不夠,急於批評。讓人感覺你的表揚語不真、心不誠,人家自然難以接受,猶如手術前,麻藥藥性未發、效果不顯,你就揮舞手術刀,病人能接受?角度換回來,看待對自己的批評,我們不管其對錯,若能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心態泰然處之,那我們的生活會平靜不少。

有一天早晨,蘇格蘭都柏林的一位牙醫馬丁·貴茲與夫,當他的病人指出他用的漱口杯、托盤不幹淨時,他真的震驚極了。不錯,他用的是紙杯,而不是托盤,生鏽的設備,顯然表示他的職業水準是不夠的。

當這位病人走了之後,貴茲與夫醫生關了私人診所,寫了一封信給布利基特——一位女傭,讓她一個禮拜來打掃兩次。他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布利基特:最近很少看到你。我想我該抽點時間,為你做的清潔工作致意。順便一提的是,一周兩小時,時間並不算少。假如你願意,請隨時來工作半個小時,做些你認為應該經常做的事,像清理漱口杯、托盤等。當然,我也會為這額外的服務付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