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遂於景初三年使魏帝下詔,說他德高望重,理應位至極品,因而從太尉升為太傅。這一明升暗降的辦法,使司馬懿的兵權被剝奪。以後尚書奏事,均先經過曹爽,大權遂為其所獨攬。
麵對曹爽咄咄逼人的進攻聲勢,司馬懿以退為守,把政權拱手讓給曹爽;並以年老病弱為由,不問政事。曹爽對司馬懿的病感到有些懷疑,恐怕其中有詐,正巧此時曹爽的親信李勝將出任荊州刺史,曹爽命他向司馬懿辭別,乘機伺察司馬懿生病的真相。
司馬懿知道曹爽派李勝辭行的用意,故意表現了一副衰病之容。他躺在病床上,兩個婢女在他身邊服侍,他想拿過衣服來穿,但卻由於手抖而使衣服滑落在地上。他指口言渴,婢女端進粥來,他隻能勉強將嘴湊到碗邊,讓婢女一勺勺地喂他,稀粥順著他的嘴角流出來,弄得胸前衣襟濕漉漉的,十分狼狽。
李勝對司馬懿說:“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擔任荊州刺史,特來向太傅告辭。”司馬懿假裝眼昏耳聾,故意將“荊州”聽成“並州”,他說:“那就委屈你了,並州在北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防備啊。我病重得快要不行了,恐怕今後見不到你了,我把我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托付給你,希望在我死後能得到你的照顧。”
李勝又大聲解釋說:“我是到荊州赴任,而不是去並州。”司馬懿又故意錯解其意說:“哦,你是剛從並州來?”
李勝隻得拉大嗓門,這一次司馬懿才算聽清楚了,他歎息著說:“唉,我實在是年紀老了,耳朵聾,聽不清你的話。你調任家鄉荊州刺史,真是太好了,應該好好建功立業。”
李勝回到曹爽那兒,將親眼所見向曹爽詳細報告,認為“司馬公已神誌不清,隻剩下一具軀殼,不足為慮了”。這時,假象已經完全蒙蔽了曹爽,他自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了。
嘉平元年正月,魏帝按慣例將率宗室及朝中文武大臣,到城外祭掃魏明帝的陵墓。喪失警惕的曹爽兄弟及其親信都前呼後擁地跟著小皇帝曹芳去了。司馬懿認為時機已到,發動了政變。後來司馬懿以謀反罪名,將曹爽一夥投入監獄,不久全部處死。
在強敵麵前善於用言辭裝糊塗,蒙蔽對方,從而讓對方糊塗,然後乘其不備迅速發動反擊,往往能取得勝利的先機。司馬懿無疑是其中高手。可見,用糊塗的假象迷惑對手,讓對手真正糊塗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瞬間催眠法。
正話反說,事半功倍
人們的語言表達有著約定俗成的習慣性規則。在特定的情況下,如果能打破習慣的約束,並反其道而行之,為了更好地達到目的,說出話的意思和自己真實的意圖恰恰相反,卻反而更容易成功,這就是正話反說的魅力。
正話反說是一種極端的拐彎抹角,是一種徹底的迂回的表達方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裏,這種方法通過取得合適的發話角度,往往更能撥動人們的心弦,更能表達出強烈的感情,比正麵的話顯得更有分量。
西漢時期,漢武帝的乳娘犯了過錯,漢武帝便讓她遷出宮外,以示懲戒。
乳娘不願遷出皇宮,就找大臣東方朔幫忙,希望他能幫助自己說幾句話。
東方朔聽完乳娘的訴說後,安慰她說:“你如果真不想走的話,就在別人將你帶走的時候不斷地回頭注視漢武帝,千萬不可說什麼話。這樣也許還有一線希望。”
這天,乳娘將要離開皇宮,但她執意要和漢武帝辭行。見到漢武帝後乳娘卻什麼也不說,隻是滿眼淚水,回頭向漢武帝看了好幾次。東方朔故意大聲地說:“乳娘,你快走吧!皇上現在用不著你喂奶了,還擔心什麼呢?”
漢武帝一聽這句話,如雷擊一樣,感到十分難過。想到自己是吃乳娘的奶水長大的,她又沒有什麼大錯,就立刻收回成命,赦免了乳娘的罪過。
在這個故事裏,東方朔巧妙地利用反語,說漢武帝已長大了不需要她喂奶了,正是借此說明向漢武帝是吃著乳娘的奶長大的,武帝僅僅因為老人的一點小過錯,就將其逐出皇宮,豈不成了忘恩負義之徒了嗎?這樣東方朔成功的達到了規勸漢武帝的目的。
當我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時,采用正話反說的方式,在虛順實逆、明褒暗貶的語言怪招中,可能會收獲正麵說理難以出現的奇效。
現實生活也常常存在這樣的情況。正麵的語言交往已不能進行或難以奏效,也就隻好先以反話製人,再找機會平反。
反語的應用不在於多,而在於精,隻要能讓對方聽懂你的意思就可以了。反語規勸還有一個要求,即反語必須幽默風趣,氣氛必須輕鬆,使別人生不起氣來、心甘情願地接受你的規勸。如果你態度生硬粗暴,隻會引起對方的憤怒。把握分寸,學會用反語去說服務人,才能免於被動使你更容易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