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藝術始終具有直抵人性深處的力量,必會因獨特而觸目,並進而根植於人的心靈。從作品的規模上看,她不會因為篇幅的短小而顯得單薄,也不會因為字數的累疊而變得冗長,而總是給人飽滿豐腴的感覺。過分精巧的、賣弄類似於曲藝那樣的噱頭的,容易為某些讀者所注意,在我這裏,肯定不會將其當成優秀之作來選取。
無論是故事、語言、人物、場景、才趣,或是由這些綜合一起而形成的美與詩意,無論是什麼因素,隻要是真正獨特難忘的,就會讓我記住並把我打動。我選擇或喜歡的理由也許非常複雜,它有很多方麵很多條件,一時難以盡言—是一次綜合;但它往往又簡潔到僅有一條:讓人在新奇的稱許或感歎中長久吟味,不再忘記。
作為一個寫作者,他在閱讀中會極為敏感地注意到一些領域,如作者在文字中展示的非凡個性、思想的能力、文筆的精湛,等等這一切。對我而言,總是在閱讀中接受了藝術的感染、被隱在書中的神秘的生命射線擊中,而非僅僅依賴概念化的分析—是這樣決定了對一部或一篇作品的評價。
我於是選擇了這些篇目,它們首先是給自己看的,是可以長期收在手邊而不至於陳舊或引起厭煩的文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當然應該是自己喜歡的,而不須找那些隻可裝點門麵、實際上卻是難以卒讀的東西。
那些在文學史中特別具有“史的意義”,被反複從“思想”上加以讚揚和強調的作品,往往是最經不住閱讀之物。我們選擇和接受的,是文學的魅力,而非從活的藝術肌體上割裂出來的一塊“進步的排骨”。我們需要麵對整個生命的感動。
我們當然要準備在閱讀中接受教育,但這仍然不是正襟危坐的一次聽取,不是簡單的學習,而是與另一個生命的相互交流—在目光與聲氣的對接交換中,獲得一次更大的愉悅。這裏麵有奢華的文字享受,有誘惑,有頑皮衝動的再創造,還有放肆的想象。
那些過分服從於商業化的寫作,通俗的、未能進入詩性的寫作,當然也不在選擇之列。
如上既是我個人選擇的依據,又是文學閱讀的理想。完美永遠被追求著、向往著,卻難以抵達。但是我們要一次次向前。
作為一個選本,遇到的另一些遺憾可能是:由於版權的關係,有些絕妙的作品無法被選入。
2006年3月26日
少年的讀與寫―答《少年寫作》雜誌
少年讀書經曆
當時沒有多少書可讀,記得連一本小畫冊都要一直帶在身邊—去林子裏玩、去海邊、甚至是去廣場上看電影,衣服裏都要藏了這本書。今天看小畫冊的內容極其平淡。這是對書的渴望和追求造成的。
現在的書又太多了。壞書太多,好書淹在其中。
從閱讀到寫作
讀書之後就想模仿,使我也想說出或記錄一些激動人心的故事。學校裏的作文課,應該是走上寫作之路的第一步。人的寫作生涯,可以看成作文課的繼續—一直繼續下去的,漸漸走向開闊的,就是今天的寫作者。
寫作應該是文明社會裏人的基本能力和權利。寫得傑出與否,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一般來說,“作家”在一個時期並不會很多的,我是指真正意義上的作家,不是廣義上所說的、人們掛在嘴上的“作家”—那是客氣,不能當真的。
有人說“作家”也有大小之分啊,是的;但是,隻要稱得上“作家”,那就是十分不凡的人了。我很少說自己是“作家”,隻說自己是一個文學寫作者。
經典和課業
經典和課業,這在不同的學生那裏位置是不同的。要因人而異。有的學生實在完成不了最主要的課業,當然難以再讀什麼文學經典。他先要畢業和考學吧。
總之,一個傑出的人,一般來說,心中必會裝有大量經典,這並不需要討論。經典對於人的意義,可能遠非是文學上的。心中沒有書,沒有激動人心的書,一般來說都是令人遺憾的人。
寫作與應試作文
興趣寫作優秀者,應試作文也應該是優秀的。這沒有矛盾。例外也有,但那僅是例外。有的應試作文題設計得很傻,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學生時代的經驗
我覺得應該與最樂於寫作和讀書的人在一起討論,甚至辦一份小刊物。發表與不發表是不一樣的。
這樣的一群人在一起,就是最優秀的人在一起。優秀者的集合與相處,是人生最大的幸事、最大的機遇。
我不是說理科學生比文科學生低級,不,都一樣;但好的理科學生都是文學修養較高的,如果不是,那也是一般的理科生,將來隻會是某個行業裏的人,是一般化的工具性人物,對社會和曆史不會有大的創造性貢獻。這從著名科學家的例子(傳記)中可以得知。
網絡的負麵影響
網絡可以了解消息、查一些東西,這很方便。但它也會使人浮躁,所謂的浮光掠影。光和影太多,垃圾太多,這就是網絡的致命毛病。我知道的一些優秀人物,都很少在網絡上忙。他們主要是看書,電視都看得很少。在海外,天天看電視看網絡的人,往往是沒有多少文化的較底層的人物。
網絡與電視總的看是一家。它們功過相抵。網絡等用來聯係通訊等是好的,但上麵的垃圾信息給人以淹沒感,人要幸福,就要與之有個距離。它幾乎是無所不能的怪獸,人要能夠降得住它—沒有這個能力,降不住它,被它牽著鼻子走,早晚就得害在它身上。
受到的影響∕孫犁
魯迅給我影響最大。孫犁也有影響,孫犁晚年的思想、他對現代社會的看法,給我極大影響。最近我一再想推薦的,就是孫犁晚年對現代社會的批判言論。
孫犁的作品,是中國那一茬作家中極珍貴的創作。他學習和繼承了魯迅。他對待和處理中國當下問題時,學習了魯迅。
2006年10月22日
寫作,辦雜誌和行走
中外作家的影響/中國的四位作家
屠格涅夫早期的小說,如他的短篇集《獵人手記》,其中的幾乎每一篇都讓我十分喜歡。托爾斯泰整個的人與他的史詩般的創作對我影響也很大。說他“整個的人”,是指他一生的執拗探求、他在道德上苛刻要求自己的堅韌精神。
海明威的代表作品簡潔有力,對比十九世紀的作家,他的寫作給予了我全新的趣味和感受。美國的另一個同時期作家福克納,也讓我十分喜歡。
還有契訶夫,他的短篇令我著迷。他的作品飽滿、精確,而且極為幽默。俄羅斯作家的遼闊與蒼涼,在許多時候是讓中國作家格外動心的。
當然,我受到的更大的影響,還是中國作家。如魯迅,如偉大的詩人屈原和李白杜甫。
傳統文人的道德/先天下之憂樂是否為當代文人的義務
強烈的道德感,在我看來是所有偉大作家的前提。而一般化的作家,可以不是這樣,他們隻可能極有趣或極出色,但不可能偉大。
道德力量,正是其真正意義上的過人的才華的一部分,是不能從一個人其他的才華中分離出來的因素。追求完美的恒念、千方百計必要抵達的意誌,最終才是一個作家寫作的動力源頭。
但是,對這個世界強烈的憂慮感和責任心等等,並不是某一部作品大而化之的主題,更不能成為遮蔽作家廣闊審美視野的屏障。它是生命的性質和底色。它甚至可以使一個作家更幽默也更複雜,如魯迅和李白杜甫,他們的人生曆程和創作,就是最好的說明。
幾年以前辦的雜誌/不同的期待
我辦過兩份雜誌,一份叫《唯美》,一份叫《背景》。前一份已經停下來了,隻辦了一期;後一份還在辦,先出電子版,再出傳統的紙質版。
我以前隻在別人主編的雜誌上發作品,有時覺得自己有些不同的期待—關於一份雜誌的理想不同,有些期待得不到滿足;我覺得辦一份優秀的刊物很重要,讀者和作家都需要,這在許多時候和寫作一樣重要。當然也非常之難。
沿著自己的理想和趣味、要求,去尋找最好的作家和作品,把他們集中起來,形成一種美,一種思想的力量,這是多麼好啊。但是很不容易。
偉大文人的故鄉/曆史遺產與現代土地/作品中的重要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