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千塊錢引發的……(1 / 2)

人物

作者:李雪

我們相信,一個人的謙遜與平靜並非與生俱來,大部分的時候,隻有將自己讀懂、看透,把日子活明白了,平和之氣才會從心底慢慢沉出來。攀登過事業的高峰,也為片酬狠狠較過勁,如今坐在麵前的賈一平,一頂鴨舌帽,一身運動裝,再不見當初鋒芒刺眼的模樣。“不幹些亂七八糟的事,隻專注地拍戲、演戲。對於別人的邀請和請求,要不就不答應,要不就好好做。態度決定一切,我奉行的原則很簡單。”

血戰,也得有情懷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當一個人對一件事完全沒心氣兒,怎麼勸都不好使。當作為《川軍團血戰到底》藝術總監的羅立平初次找上賈一平,得到的結果便是如此。

時間倒回2010年年底,接到邀請的賈一平看到劇名,頓時產生抵觸情緒:戰,還是血戰,橫跨最冷的三個月,戰火、流血、嚴寒,這戲得拍成什麼樣?帶著對《血戰到底》的疑問和近乎拒絕,賈一平和製片人荊晟見了麵。回憶當時,賈一平大呼,荊晟絕對是個有情懷的人!“我最終加入到這部戲的拍攝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荊晟對戲的專注和虔誠。”賈一平說,荊晟有幾次跑到四川去,專門讓自己沉到故事裏,川軍對中國的建立做了很多貢獻,荊晟真切感動於這些故事,想去塑造這個故事,每次描述起戰爭的細節,當時現場重現的想法都特別激動。“最起碼,作為製片人,對自己的題材那麼忠誠,有這樣的情懷,是很不容易的事。在現在這個市場下,不乏材料加工,別人想要什麼就投其所好拍什麼,需要什麼演員就請什麼演員,立足於自己想表達什麼的人太少。在這件事上,荊晟的的態度特別有誠意的,是觸動我的地方。”賈一平回憶道。

隨後,拿到劇本的賈一平發現,這個故事顯然比自己想象得有意思的多。首先,以川軍抗日為主要事件的作品寥寥無幾,有很大一部分觀眾希望去了解這段故事。那麼,借此機會,屬於揭秘型的《血戰到底》正可以適當填補這個空白;其次,在《血戰到底》中,賈一平能夠將英雄身上背負的責任最大化。他說,自己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鍾情於美國影片《世貿大廈》。當危險來臨,作為一個消防員,主人公有責任救人,然而能不能救下來,是主觀存在,不以個人目的為轉移。“現在很多人寫英雄、演英雄,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觀眾也喜歡看打贏的。但從塑造角色上,你要明白,實際上打仗是很慘烈的。在《血戰到底》裏有貪生怕死的,也有痞氣的,各種各樣真實的人性,都聚在一起。更多的人選擇把命扔在那,出於職責,戰士們會第一時間衝上戰場。不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從這一點講,他們就是英雄。那是屬於那個年代的精神,《血戰到底》把這些呈現得特別真實有力。”

確實如同賈一平之前想象,《川軍團血戰到底》拍得確實不輕鬆。其他不說,光是盡力真實還原戰爭場麵就非常考驗水平。事實上,這是賈一平初次參演戰爭戲,早有耳聞的埋炸點、躲炸藥令他產生興趣也有點膽寒。“我知道,如果說戰爭場麵很慘烈,那麼炸彈炸起來是很危險的。如果你說,好,炸彈可以控製,別害怕,那土呢,石頭呢。所以這個時候,你需要相對冷靜,相信身邊專業的工作人員。”之後曆經三個月,《川軍團血戰到底》完美殺青,賈一平風趣地與人分享戰爭戲經驗:“比如左邊一個炸點,右邊一個炸點,按正常道理,這邊炸起來,我應該往反方向跑,但拍戲的時候就不能這樣,如果你往反方向一跑,立馬就得炸著你。左邊炸完了,馬上往左邊躲,這可是我頂著巨大心理壓力總結出的經驗之談。”

有關一千塊錢的思考

不少人,今日謙遜、內斂,大多折射出年少輕狂時的模樣。賈一平從小生活在湖北省漢劇團大院,舞台天生有致命吸引,仿佛生活注定會與此掛鉤,他說,一路走來極為平順甚至驕傲,在自己心氣兒最不謙遜的時光,更言:“這部戲我管你有誰沒誰的。有我賈一平,就行了。”

讀完藝校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賈一平參加了一檔推新人比賽。在這個過程中,他相繼結識了張家昭和胡慶樹兩位恩師。胡老師一眼看重賈一平在演戲方麵的天賦,讓他出演小生一角。這麼一演,賈一平被老師帶到江西,演了男三號,掙了8000多塊錢,正式走上演戲之道。隨後,在《薔薇雨》中賈一平再次展示出完美的表現。這一次,張家昭老師開始建議賈一平報考中央戲劇學院,係統的學習,或許會有更好的出路。“張老師說,誰考你演戲啊?演戲可以學,人家看你條件。當時我磨磯半天不想去,張老師問我,你身上有錢嗎?塞給我一千塊錢,就把我哄過去了。”說起這段往事,賈一平難掩對恩師張家昭的感激,若不是張老師的堅持,今時今日自己或許是另一番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