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原本就不在說法中。實際上不論是花朵、聲音、大自然或人類的行為,無處不是禪。我們必須察覺出這一點。所以傅大士一敲桌子,在“哢噠”聲中,禪之脈息已怦然躍動。
若要有新構想或靈機,就必須先去除現狀的種種束縛,假如你認為,所謂的說法應是如何才好,那麼什麼也不會出現。因此,我們必須打破既有的概念,以究明事物本質為當務之急。
八、你即是我
仰山和尚問三聖禪師:“汝名什麼?”三聖回答:“慧寂。”仰山道:“慧寂是我。”三聖改口道:“我名慧然。”仰山和尚聽了嗬嗬大笑。
兩人同名慧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三聖禪師曾至臨濟和尚處修行,是個傑出的禪僧,仰山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卻刻意以其名為問題來問三聖。
禪師原本要回答自己的真名,但最後還是煞車了。因為一旦說出了真名,便顯現出被束縛住的自己麵目,所以他才改口說出對方名字。謂我即是你,你即是我,如此始得超越個體,變成全體。這真是無懈可擊的答複。
可是,和尚依然若無其事地說:“那是我的名字。”而顯現出個人之麵目及束縛。雖然如此,禪師依舊不得乘虛而入,因為和尚早已是完整之身,他的全體即是個體,因他早已超然進入自他不二的境地。
所以,禪師也隻好回答一句:“我的名字曾經是慧然。”以期使全體變為個體,個體變為全體。由於雙方都是高手,所以過起招來,果然不同凡響。而且,和尚的笑也顯得開朗而豪爽。
欲轉變構思,最好的方式是來個對調,即你是我我是你,或是買賣雙方立場掉轉一下,必定更能促銷商品。另外在提供服務,以及對新事業的構想等各方麵,創思也能不斷地接踵而至。
如何調轉呢?首先要適應,即多方適應其他類似的方式或用途。其次是變形,形、動作與情況的改變,也是一種方法。第三個是結合,即要改變配方或成份,與其他東西組合看看,或者嚐試添加其他的機能。第四是擴大,要大、厚而長地增加數量,或者試著延長循環周期。第五是縮小,實施一次目前正流行的輕、薄、短、小和省略等技巧。第六是排列,排成各種不同的方式或改變間隔。第七是替換,拿他物替換或利用其他的方式,及改變位置等。第八是倒轉,亦即以反方向來拉拉扯扯等。
隻要懂得運用上述的調換技巧,新構想必然源源而至。
九、行動力
南泉、歸宗(未詳~827。馬祖門下的傑出禪師)、麻穀三位禪僧決定連袂拜會慧忠國師(南陽慧宗禪師)。途中,南泉於地上畫一圓相,說道:“道得即去。”於是歸宗就坐在一圓相中。而麻穀則向著一圓相做女人拜。南泉見了不悅道:“憑麼則不去。”歸宗不耐道:“是什麼心行?”
請問各僧所言究竟意圖何在?
南泉所以畫一圓相,主要是因為慧忠國師乃一圓相的創始人,故此一圓相代表慧忠其人。現在來看看各人的反應如何。
歸宗所以坐入一圓相中,即表示自己才是一圓相,接著麻穀做女人拜。須知,女性因為發飾容易掉落,或怕弄髒衣服,多半不會深深鞠躬或禮拜,隻會輕輕點頭。麻穀做女人拜,表示自己也擁有女性發飾般重要的東西。而雖然如此,但我對你重要的一圓相,依然表示敬意。